劳务工资纠纷怎么处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拖欠劳务费,员工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也可以向当地劳动部门反映,或者向劳动部门申请仲裁。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劳动报酬,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第八十五条未依法支付劳动报酬、经济补偿等的法律责任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劳务工资纠纷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决: 一、诉讼解决。因劳务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所以当事人要向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调解解决。可以申请基层调解机构介入调解解决。
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务工资纠纷时,可以选择以下四种处理方式:协商解决,合同当事人在友好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协商解决纠纷,这是最佳的方式;调解,合同当事人如果不能协商一致,可以要求有关机构调解,当事人还可以要求仲裁机构、法庭等进行调解;仲裁,合同当事人协商不成,不愿调解的,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诉讼,仲裁不成可以诉讼解决。
-
劳动工资纠纷怎么处理?
劳资纠纷,可以通过协商,申请调解,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意调解,可提起劳动争议仲裁以及诉讼来解决。
2020.10.30 189 -
劳动工资纠纷怎么处理
当事人可以与单位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020.11.14 398 -
劳资纠纷怎么处理
劳资纠纷处理。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与劳动者约定的时间,向劳动者支付工资。劳资纠纷处理方式如下:1、劳资纠纷可以通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处理;2、劳资纠纷可以通过工会处理;3、劳资纠纷,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局,或者当地劳动监察执法大队反映,通
2022.06.17 1,062
-
劳务派遣工资纠纷怎么处理
建议积极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哈搜集证据申请仲裁维权。劳动仲裁时效为1年,自知道或应当知道侵权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建议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申请劳动仲裁应当在单位注册地或劳动关系实际履行地
2022-01-30 15,340 -
工地劳务派遣工资纠纷怎么处理
搜集证据,协商不成,用人单位所在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十一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管辖本区域内发生的劳动争议。 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
2022-01-28 15,340 -
劳动工资纠纷怎么处理
处理劳动工资纠纷的实用方法: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向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或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申请调解;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
2022-05-15 15,340 -
工伤和劳务纠纷怎么处理
1、伤残等级有劳动争议中的劳动能力鉴定和劳务纠纷中的参照交通事故鉴定标准的区分; 2、你的公司如果有工商登记可能就是劳动争议; 如果没有登记就是劳务纠纷; 3、你如果有签订劳动合同可以先申请工伤认定,
2022-03-28 15,340
-
01:14
债权债务纠纷怎么处理
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债权债务纠纷的处理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和解。债权人和债务人双方在平等自愿、互谅的基础上,进行协商解决纠纷。 2、调解。当事人双方可以向所在地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书面调解申请。 3、仲裁。若双方当事人协商不成,也
1,261 2022.04.15 -
01:20
劳务合同纠纷最有效的处理
劳务合同纠纷最有效的处理方式,一般有以下的四种,具体如下: 1、协商。合同当事人在友好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协商解决纠纷; 2、调解。合同当事人如果不能协商一致,可以要求有关机构调解如,一方或双方是国有企业的,可以要求上级机关进行调解。上级机关
2,656 2022.04.17 -
01:09
工资纠纷怎么解决
发生工资纠纷时,可以通过以下这些途径来解决: 1、员工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监察大队投诉,监察大队就会打电话给单位,单位很有可能立马给员工支付工资。当然,各地的执法力度强度不同,有可能还是得不到解决。 2、员工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
4,763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