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可以不公开开庭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夫妻二人可以通过诉讼离婚的方式解除婚姻关系,此时,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不公开审理该离婚案件。对于离婚案件,如果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法院可以不公开审理;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当事人没有申请不公开审理,法官在对案情进行了解后,可以自由裁量是否公开审理,一般来说都会公开审理。公开审理离婚案件,是普遍适用的开庭制度。除此以外,对于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离婚案件,法官应当当庭宣布该离婚案件不公开审理的理由。一般来说,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时,会从当事人角度出发,充分尊重双方当事人的人格尊严以及隐私权,进而最大限度保护当事人的婚姻自主权。
离婚诉讼一般都会涉及到双方私人生活上的各种问题,往往是不适宜向外人公开的,这里我对离婚案件是否公开审理的问题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依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包括法定不公开审理,如涉及国家机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另外还包括依申请不公开的案件,以离婚案件和涉及商业秘密案件为主。离婚案件不属于法定不公开审理的情形,但也往往涉及个人隐私等不方便公之于众的内容,当事人向法院申请不公开审理,法庭基本上会允许不公开审理。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离婚案件的处理除了需要考虑财产分割金额的问题之外,还应注意取证方法、执行可能。每个离婚案件均具有不同的特点,建议大家聘请专业的婚姻家事律师介入案件,从而更好地规避风险。
-
离婚案件可不可以公开开庭审理
这个不确定。对于离婚案件,法院会根据当事人的意愿决定公开或者不公开,没有原则上的要求。按照法律的规定,我们国家的案子一般是公开审理的,群众可以旁听。离婚案件属于可以公开审理的案件,但是法院在公开与不公开审理问题上会先看当事人们的意愿,要是对
2020.06.25 204 -
离婚开庭可以不去吗
在民事案件中,诉讼当事人全权委托了代理人的,本人可以不出庭参加诉讼,但由于离婚案件的特殊性,即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是否离婚以及财产的分割处理,涉及当事人的人身和财产权益,必须由当事人真实表达意思,法院才好依法处理,而且法院还要进行调解,只
2020.03.07 105 -
离婚开庭可以不去吗?
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民事案件当事人不一定都会到庭,离婚案件缺席判决的很多,但是对缺席一方比较不利,因为举证质证上没有优势。至于财产,属于个人财产的不在离婚财产分配范围之内,夫妻共同
2021.04.22 184
-
离婚可以不去开庭吗
离婚开庭一般不可以不出席,只有当满足本人不能表达意志,或确因特殊情况无法出庭的,或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离婚诉讼,除上述情况之外,其他离婚案件一般不得适用缺席判决。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二条规定,离婚
2022-05-13 15,340 -
离婚开庭可以不去吗
离婚开庭一般不可以不出席,只有当满足本人不能表达意志,或确因特殊情况无法出庭的,或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离婚诉讼,除上述情况之外,其他离婚案件一般不得适用缺席判决。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二条规定,离婚
2022-06-02 15,340 -
可以不开庭闹离婚吗
不准予离婚的判决生效后,需要再行起诉离婚,法院才会开庭审理。夫妻一方起诉离婚,法院经审理判决不准予离婚的,则该离婚案件结束。不准许离婚判决生效六个月后,如果还想离婚,在协议离婚不成的情况下,只有再行起
2022-04-11 15,340 -
可以不在找离婚可以开庭吗
离婚开庭一般不可以不出席,只有当满足本人不能表达意志,或确因特殊情况无法出庭的,或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离婚诉讼,除上述情况之外,其他离婚案件一般不得适用缺席判决。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二条规定,离婚
2022-06-03 15,340
-
01:09
离婚可以不公开开庭吗夫妻二人可以通过诉讼离婚的方式解除婚姻关系,此时,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不公开审理该离婚案件。对于离婚案件,如果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法院可以不公开审理;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当事人没有申请不公开审理,法官在对案情进行了解后,可以自由裁量
1,070 2022.04.15 -
01:10
起诉离婚需要开庭吗起诉离婚不一定需要开庭,如果夫妻双方在开庭前已经达成了一致的调解协议,这时候法院就直接可以确认调解协议的效力,拟定离婚调解书,从而解除双方的婚姻关系。开庭不是离婚诉讼的必经程序,调解是离婚诉讼的必经程序。而且调解贯穿离婚诉讼的整个过程,夫妻
4,252 2022.04.15 -
01:08
法院开庭可以去旁听吗对于法院开庭是否能旁听,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根据案件的性质判断其是否属于公开审理的案件,然后再由法官综合判断能否允许旁听。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的民事案件,除非该案件涉及到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
4,981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