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婚生子女社会抚养费怎么算,什么标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不符合法律和本条例规定生育子女的,按照以下规定计征社会抚养费:(一)不符合本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再生育第一个子女的,按计征基数的6倍至8倍征收;(二)未履行婚姻登记手续生育第一个子女的,按计征基数的3倍至4倍征收;符合婚姻登记条件,在生育后3个月内补办婚姻登记手续的,免征社会抚养费;(三)有配偶者与他人生育第一个子女的,按计征基数的9倍至10倍征收;(四)符合再生育的规定条件和间隔时间但未经批准生育的,按计征基数的1倍征收;符合再生育的规定条件但未到间隔时间生育的,按计征基数的2倍征收;(五)不符合本条例规定再生育第二个以上子女的,逐胎加倍征收社会抚养费。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非婚生子女抚养费的标准:有固定收入的按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支付;承担两个以上子女的,不超过百分之五十;无固定收入的按当年收入确定抚养费;特殊情况可提高或降低比例。
根据《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超过国家规定生育的,应当缴纳社会抚养费。即使是第一个孩子,未婚生育也需要收费。这是一笔数额巨大的罚款,通常与各地人均年可支配收入挂钩,各地的标准也不尽相同。子女达到法定结婚年龄未生育的非婚生子女,按其出生当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0.5-2倍缴纳社会抚养费。
-
非婚生子女抚养费标准怎么计算的
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相同,不直接参与抚养非婚生子女的一方,也应承担相应的抚养费。抚养费的标准同婚生子女相同,可根据子女实际需求、父母的经济状况以及当地的生活水平来确定。具体数额按照其月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进行给付,父母无固
2021.01.30 77 -
非婚生子女的抚养费标准怎么计算
女方怀孕期间离婚,男方要给孩子多少抚养费没有明确的数额规定。 1、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 2、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
2021.04.06 90 -
非婚生子女社会抚养费
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是相同的,所以非婚生子女社会抚养费和婚生子女的社会抚养费一样,因此他们的社会抚养费的具体征收标准由省级行政区规定。以当地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参考标准,如果是农村的,则以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为参考标准,结合个人
2021.03.29 2,090
-
非婚生子女社会抚养费,非婚生子女抚养费标准
人口计划生育条例 第四十五条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子女的,按照发现其生育行为时的计征标准计算征收社会抚养费。属于城镇居民的,以所在市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计征标准;属于农村村民的,以所在县农村村民
2022-03-24 15,340 -
非婚生子女社会抚养费标准怎么计算?
非婚生子女社会抚养费标准的规定如下: 根据《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第三条,不符合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的规定生育子女的公民,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缴纳社会抚养费。社会抚养费的征收标准,分别以当地城镇
2021-07-16 15,340 -
非婚生子女的社会抚养费什么标准
1,不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生育的子女,需要在办理户口时缴纳社会抚养费2,社会抚养费的征收标准由各省根据当地居民收入情况自行制定3,可以参考相关规定:(1)《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国家稳定现行生育政策,
2022-04-06 15,340 -
非婚生子女的社会抚养费标准怎么计算
不符合法律和本条例规定生育子女的,按照以下规定计征社会抚养费:(一)不符合本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再生育第一个子女的,按计征基数的6倍至8倍征收;(二)未履行婚姻登记手续生育第一个子女的,按计征基
2022-03-29 15,340
-
01:22
非婚生子抚养费标准是什么
非婚生子女拥有与婚生子女同样的权利,其抚养费标准也可以参考法律对于婚生子女的相关规定。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子女的抚养费给付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1、当事人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按其月收入的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标准给付;2、如果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
797 2021.03.24 -
01:17
非婚生子抚养费标准
非婚生子女拥有与婚生子女同样的权利,其抚养费标准也可以参考法律对于婚生子女的相关规定。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子女的抚养费给付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1、当事人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按其月收入的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标准给付;2、如果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
1,335 2021.03.24 -
00:56
非婚生子女怎么起诉抚养费
非婚生子女起诉抚养费的规定如下: 1、未缔结婚姻关系所生子女为非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 2、起诉对方索要非婚生子女抚养费,那么首先要有证据证明亲属关系。根据法律规定,一方请求确认亲子关系,并
896 2022.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