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做债务诉讼审理一般要多长时间?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民间借贷纠纷一般案情都比较简单,大部分的情况都是原告直接拿着欠条起诉; 2.但民间借贷纠纷却是时间拖得最长的案件类型之一(另一类是医疗损害赔偿纠纷),因为很多时候被告欠钱后就避而不见,甚至欠下多笔债务后,直接跑路,给案件的审理带来很多麻烦,如果一旦被告找不到,在整个案件的审理中则需要公告送达2次,每次的公告期均为60日,且公告期不算在审限之内; 3.一般来讲,立案后,经过案卷分发,制作诉讼材料,法院再与被告联系,联系不上的,采取邮寄送达或上门送达,当确定被告下落不明的时候,大约需要1个月时间,然后通知原告缴纳公告费,制作开庭公告,传真到报社,等到见报,又需要大约半个月左右,然后经过60日公告期及30日举证期,公告到期后开庭审理,审理玩以后法院制作判决书及判决公告,公告见报后,再经过60日公告期及15日上诉期,判决书才能生效,估算下来,顺利的话,从立案到判决生效,大约需要8个月左右。 4.经过公告的案件,必须采用普通程序进行审理; 5.如果被告没有跑路,法院能找到他的话,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则需要2-3个月时间。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开庭时间要由法院安排,是不确定的。法律只规定了审结期限。而且也要看是刑事案件还是民事案件,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一般刑事案件大致要经过3个阶段,即侦查阶段(公安机关)、审查起诉阶段(人民检察院)和审判阶段(人民法院)。从刑事拘留到法院判决一般简单的案子需要三四个月的时间,复杂的会需要时间长一点。民事案件一般20日以内开庭。
法院审理离婚诉讼一般立案后六个月内有结果。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
-
行政诉讼一审二审一般要多长时间
行政诉讼一审二审所需的时间:如果一审案件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一般需要六个月;有特殊情况的,则可以申请延长;如果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则需要四十五日;而二审程序需要三个月,但有特殊情况的,也可以申请延长。
2020.06.03 201 -
一般法院诉讼离婚需要多长时间
诉讼离婚一般需要三个月或六个月左右时间,具体时间要根据具体案情确定。 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
2020.12.15 145
-
一般债权债务诉讼时效为多长时间
债权债务诉讼时效是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
2022-06-13 15,340 -
法院审理债务纠纷要多长时间
1、人民法院申请简易程序的,应当自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结案;2、人民法院申请普通程序的,应当自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结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法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需要延长的,报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2021-12-13 15,340 -
法院做一起审理起诉债务纠纷多久时间?
债务纠纷属于民事案件,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法院需要在三个月内审理结案,一般在受理案件后一个月左右开庭审理。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需要在六个月内审理结案,一般在受理案件后二个月左右开庭审理,涉及公
2022-06-01 15,340 -
离婚诉讼审理时间一般多长
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经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
2022-06-17 15,340
-
00:54
债务诉讼时效多长时间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一般民事诉讼时效为三年。诉讼时效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时起算,但是如果自其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已经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也就是说,如果债务人迟迟不肯还款的,债权人最好在欠条上写的日期后的三年内,到人民法院进行起
2,151 2022.04.17 -
01:01
诉讼离婚要多长时间起诉离婚所需要的时间需要根据以下因素判断:1、第一次起诉后离婚后,法院是否判决准予离婚;2、当事人是否上诉;3、当事人是否提出管辖权异议;4、是否有其他导致法院审理期限延长的情况。 如果第一次起诉离婚后法院判决准予离婚,且对方并未上诉的,则
6,432 2022.04.17 -
00:59
一审审限最长多长时间一审审限最长有六个月的时间。人民法院使用普通程序审理案件的,那么一般需要在立案那天起的六个月内审结完毕。存在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审理时间的,那么通常需要让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审理时间的,需要先报请上级人民法院获得其批准。 人
3,53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