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造证据罪的司法解释是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是指在诉讼活动中,唆使、协助当事人隐匿、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行为。伪造证据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对象则是当事人。伪造证据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伪造证据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伪造证据罪。伪造证据既包括伪造刑事证据,也包括伪造民事证据;既可以是伪造对被告人不利的证据,也可以是伪造对被告人有利的证据。如,犯罪人为了逃避罪责或嫁祸于他人而故意制造虚假的书证、物证、伪造犯罪现场,或者为包庇同伙而作虚假的陈述;证人或鉴定人因与当事人或案件结局有利害关系而提供虚假的证言或制作不符合事实的鉴定结论;勘验、检查人员因受利诱、威胁而制作不符合事实的勘验、检查笔录;被害人因某种动机而作虚假的陈述(如被强奸妇女因碍于面子或屈服于压力而否定被强奸的事实),等等。伪造证据属妨害司法机关正常活动的行为,依法应受追究。刑法307条:犯伪造证据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司法工作人员犯本罪的,从重处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伪造的合同界定: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离的。
行为人非法制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的,不仅会被法院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还会被判处罚金。如果犯罪情节严重的,那不仅会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还会被判处罚金。
-
辩护人伪造证据罪法条及司法解释
我国刑法规定,如果通过暴力、威胁、贿买等手段,阻止证人作证或指使别人作伪证的,那么一般会被法院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拘役。如果犯罪情节严重的,那么犯罪嫌疑人会被法院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触犯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的犯罪嫌疑人,情节
2022.04.13 1,295 -
伪造公司印章罪司法解释是什么
伪造公司印章罪司法解释是: 1、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是指非法制造、变造、买卖
2022.04.12 2,949
-
伪造证据罪的司法解释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二)以暴力、威胁
2022-02-04 15,340 -
伪造证据罪司法解释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是指在诉讼活动中,唆使、协助当事人隐匿、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行为。伪造证据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对象则是当事人。伪造证据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
2022-05-10 15,340 -
关于伪造证据罪的司法解释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是指在诉讼活动中,唆使、协助当事人隐匿、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行为。伪造证据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对象则是当事人。伪造证据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
2022-05-03 15,340 -
刑法中伪造证据罪的司法解释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是指在诉讼活动中,唆使、协助当事人隐匿、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行为。伪造证据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对象则是当事人。伪造证据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
2022-04-28 15,340
-
01:09
伪造公司印章罪司法解释
在刑法上没有“伪造公司印章罪”这一项罪名,该罪在刑法的罪名为“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主要指的是行为人采用伪造、变造、盗取或者买卖、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以及印章的行为,该罪在主观方面是故意行为。 伪造公司印章
8,889 2022.04.12 -
01:40
持有伪造的发票罪法条及司法解释
我国《刑法》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颁布的《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当中都有持有伪造的发票罪的相关规定: 第一,在《刑法》中,规定了本罪的量刑幅度。如果犯罪嫌疑人在明知是伪造的发票的情况下仍然持有,并且涉及数量较大的,依
1,810 2022.04.17 -
01:10
伪造证据罪判几年
我国刑法对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规定了两个法定量刑幅度,第一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第二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此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伪造证据,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威胁、
1,854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