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面积如何计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建筑面积和使用面积计算公式: 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公摊面积 公摊面积=建筑面积×公摊系数 公摊系数=建筑总公摊面积÷建筑总建筑面积 套内建筑面积=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阳台面积 公式解释: 1.套内使用面积,有个形象的说法叫地毯面积,简单说,就是把你家所有面积全铺上地毯,能铺多少面积的地毯,就是多少的套内使用面积。 2.套内墙体面积,套内墙体面积包括户型内部的分隔墙(按照投影面积全部计算),两户之间的分隔墙(按照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外墙(按照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三个部分。 3.阳台面积,封闭阳台按照全部面积计算,不封闭阳台按照一半面积计算。 4.公摊面积,建筑内的楼电梯间、消防通道、为本楼服务的配电房、水泵房等附属设施用房、外墙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这些全部计算为公摊面积。 通常在无电梯的多层建筑中,公摊系数在5-10%这个范围内都是正常的,超出10%的也有可能,不过少见。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按建筑面积计价时,当事人应当在房屋合同中约定套内建筑面积与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并约定建筑面积不变但套内建筑面积发生误差以及建筑面积与套内建筑面积均发生误差时的处理方式。此外,还应载明合同约定面积与产权登记面积发生误差的处理方式。
房屋合同按建筑面积计价时,建筑面积的约定由套内房屋的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套内阳台面积与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组成,计算套内使用面积时烟囱、通风道、管道井等不计入使用面积。
-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怎么计算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的计算如下: 1、建筑物的建筑面积应按自然层外墙结构外围水平面积之和计算。结构层高在2.20m及以上的,应计算全面积;结构层高在2.20m以下的,应计算二分一面积; 2、建筑物内设有局部楼层时,对于局部楼层的二层及以上楼层,
2022.06.25 1,983 -
房屋共有建筑面积如何确定
房屋共有建筑面积的确定为整栋楼共同使用的部分,包含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设备间、保安室、变电室、过道走廊、公共门厅、垃圾道、共用墙体,另外还包括整幢服务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以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2020.09.22 127 -
拆迁房屋建筑面积如何确定
确定被拆迁房屋建筑面积的方式是:以宅基地使用权证书或建设用地使用权证书、国土部门房屋测绘数据为基础确定,或者以房屋所有权证书载明的建筑面积、被拆迁地区房屋市场评估价值为基础计算确定。
2020.07.15 131
-
什么是房屋建筑面积, 房屋建筑面积如何计算, 如何计算房屋建筑面积
一、什么是房屋建筑面积房屋建筑面积是指含自有(私有)房屋在内的各类房屋建筑面积之和。指房屋外墙(柱)勒脚以上各层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包括阳台、挑廊、地下室、室外楼梯等,且具备有上盖,结构牢固,层高2.
2022-03-06 15,340 -
房屋建筑面积如何计算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的解释》的规定,面积误差比绝对值超出3%,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的,应予支持。买受人同意继续履行合同,房屋实际面积大于合同
2022-11-02 15,340 -
如何计算被拆房屋的建筑面积?
房屋建筑面积,以房地产权证记载的建筑面积为准。无房地产权证的,以相关批准文件记载的建筑面积为准,实际建筑面积小于相关批准文件记载的建筑面积的,以实际建筑面积为准。相关批准文件未记载建筑面积,或者虽无批
2022-07-01 15,340 -
被拆房屋的建筑面积如何计算
房屋建筑面积,以房地产权证记载的建筑面积为准。无房地产权证的,以相关批准文件记载的建筑面积为准,实际建筑面积小于相关批准文件记载的建筑面积的,以实际建筑面积为准。相关批准文件未记载建筑面积,或者虽无批
2022-05-27 15,340
-
01:35
房屋拆迁面积怎么计算
房屋拆迁面积以宅基地使用权证书或建设用地使用权证书、国土部门房屋测绘数据为基础计算,或以房屋所有权证书载明的建筑面积、被拆迁地区房屋市场评估价值为基础计算。具体情况如下: 1、对于已经登记的房屋,其性质、用途和建筑面积,一般以房屋权属证书和
2,360 2023.08.10 -
00:58
怎样计算农村房子的占地面积和使用面积
计算农村房子的占地面积和使用面积的方式如下: 1、建筑占地的地下看不见部份; 2、竖直墙的外围地面肉眼看见部份; 3、整个建筑物竖直向地面投影范围部份。 房屋占地面积是指房屋底层外墙,包括柱、廊、门、阳台,外围水平面积。房屋建筑面积计算按房
4,103 2022.05.11 -
01:06
屋面建筑工程合同纠纷起诉时效
诉讼是解决纠纷的有效途径,屋面建筑工程合同纠纷也可以通过诉讼的途径来解决。屋面建筑工程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是三年。但是并不是说超过了诉讼时效,法院就不予立案了。诉讼时效仅仅是当事人胜诉权的一个指标,且需要由当事人主动提出,法院不能够主动适用。
68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