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后医保卡还能用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离职以后医保卡还可以使用,但无法报销。社保中断,从中断缴费的次月起,参保人员停止享受医疗保险待遇。在3个月内补齐欠费的,欠费期间的医疗保险待遇按规定支付。 《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其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自愿参加社会保险的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应当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国家建立全国统一的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为公民身份号码。
《社会保险法》 第五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其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自愿参加社会保险的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应当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国家建立全国统一的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为公民身份号码。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可以使用,但无法报销。社保中断,从中断缴费的次月起,参保人员停止享受医疗保险待遇。在3个月内补齐欠费的,欠费期间的医疗保险待遇按规定支付。超过3个月补齐欠费的,欠费期间的医疗费用不予支付,原医疗保险实际缴费年限继续计算。
-
辞职后医保卡还能用吗
社保中断后续交医保卡,断交三个月以内正常缴费后的第二个月即可使用,断交三个月(含)需要连续缴满六个月才能正常使用。社保断交再续交再到恢复正常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按照断交时间分为两种情况: 一、正常情况下,断交三个月以内,在办理正常缴费手续后,
2020.06.25 219 -
离职后医保卡里的钱还能用吗?
医保断交账户余额可以用,没有时间限制。离职后职工医保卡的余额还能用的,可以在定点医院看门诊或急诊,在医保药房购买医保药品,直到余额用尽。医保在缴费期间断保的话,职工医保账户内的余额不会清零,但是无法继续享受医保待遇,不能报销医疗费用。
2020.04.25 1,213 -
离职医保卡还能用么
离职医保卡还能用么:对于离职人员来说,社保能不能用?离职后医保卡还能用吗?这类问题都是他们最关心的,小编在此提醒大家,不能用,是停缴状态。如果你找到新工作,单位继续缴纳社保后,可以自动开通,如果没有自动开通,可凭身份证到社保局手动开通。
2020.08.24 225
-
离职以后医保卡还能用吗
离职以后医保卡还可以使用,但无法报销。根据《保险法》规定,社保中断,从中断缴费的次月起,参保人员停止享受医疗保险待遇。在3个月内补齐欠费的,欠费期间的医疗保险待遇按规定支付。超过3个月补齐欠费的,欠费
2022-05-27 15,340 -
离职以后医保卡还能用吗?
离职以后医保卡还可以使用,但无法报销。根据《保险法》规定,社保中断,从中断缴费的次月起,参保人员停止享受医疗保险待遇。在3个月内补齐欠费的,欠费期间的医疗保险待遇按规定支付。超过3个月补齐欠费的,欠费
2022-05-30 15,340 -
离职以后医保卡还能不能用
离职以后医保卡还可以使用,但无法报销。社保中断,从中断缴费的次月起,参保人员停止享受医疗保险待遇。在3个月内补齐欠费的,欠费期间的医疗保险待遇按规定支付。
2022-06-03 15,340 -
离职以后医疗保险卡还能用吗
离职以后医疗保险卡还可以使用,但无法报销。社保中断,从中断缴费的次月起,参保人员停止享受医疗保险待遇。在3个月内补齐欠费的,欠费期间的医疗保险待遇按规定支付。 《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自用
2022-05-28 15,340
-
01:03
医保卡停了五年续交还能用吗医保卡停了五年续交还能用。因为离职造成医保停交,个人可以用“灵活就业人员”身份续交医保。医保停交3个月以内,如果找到新工作,那么新单位会继续为个人缴纳医保。但须注意,医保停交不能超过3个月,一旦超过3个月就会重新计算持续缴费年限。医保停交后
10,539 2022.04.17 -
00:58
去医院有医保卡还用身份证吗去医院有医保卡可以不用身份证。用医保卡看病一般不需要用身份证,带上医保卡和记住医保卡的密码,使用时正确输入医保卡密码就好了。有时候需要提供一下身份证号码。医院报销只可以提供身份证,或者社保卡读取芯片资料才可以进行医疗费用减免的,户口本只可以
10,895 2022.05.11 -
00:55
职工医保能给家人用吗职工医保能给家人用。根据医保改革政策,个人账户余额将扩大到可以支付职工配偶、父母、子女的个人负担费用,既提高了个人账户资金的利用率,也减轻了部分人群的医疗负担。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职工应当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
34,600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