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如何认定二套房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父母名下有住房,以未成年子女名义再购房 根据新的政策,家庭成员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即未成年子女也是被划为家庭范畴的。所以以未成年子女的名义申请贷款购房时,就会按照二套房政策执行。 二:未成年时名下有房产,成年后再贷款购房 根据目前银行认贷又认房,如果不出售现有房产的情况下,再贷款购房是属于二套房的,将按照二套房的政策执行。如果按过去政策,未成年时的房产只要没贷款,再申请房贷不算二套。 三:个人名下有全款购买的住房,再贷款购房 四:个人贷款购买住房,结清出售后再贷款购房 五:首次购房使用商贷,再次购房使用公积金贷款 六:婚前一方曾贷款购房,婚后以另一方名义申请贷款购房,但两人户口没有在一起 七:婚后双方共同贷款购房,离异后一方再贷款购房。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福州二套房贷款政策: 一、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中居民家庭住房套数,应依据拟购房家庭成员名下实际拥有的成套住房数量进行认定。 二、应借款人的申请或授权,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首府)城市及其他具备查询条件的城市房地产主管部门应通过房屋登记信息系统进行借款人家庭住房登记记录查询,并出具书面查询结果。如因当地暂不具备查询条件而不能提供家庭住房登记查询结果的,借款人应向贷款人提交家庭住房实有套数书面诚信保证。贷款人查实诚信保证不实的,应将其记作不良记录。
-
如何认定二套房或多套房
二套房或多套房的认定: 1、名下没有房产,但有一次房贷记录,且该房贷已结清:再次贷款买房,贷款利率按首套房计算,首付比例均按二套房计算; 2、名下只有一套房产,一次房贷记录,且该房贷未结清:再次贷款买房,贷款利率、首付比例均按二套房计算。
2020.11.06 226 -
如何认定二套房或多套房?
二套房或多套房的认定为名下没有房产,但有一次房贷记录,且该房贷已结清:再次贷款买房,贷款利率按首套房计算,首付比例均按二套房计算;br/ 2、名下只有一套房产,一次房贷记录,且该房贷未结清:再次贷款买房,贷款利率、首付比例均按二套房计算。
2020.12.24 291 -
如何认定二套房或多套房
二套房或多套房的认定大致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若名下没有房产,但是有过一次房贷记录,并且此房贷已经结清,则再次贷款来买房时,贷款利率依照首套房来计算,首付的比例都按二套房来进行计算;第二种情况,若名下只有一套房产和一次的房贷记录,而且此
2022.04.12 985
-
第二套房或多套房如何认定, 如何认定第二套房或多套房
“第二套房”或“多套房”的认定标准:一、以借款人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为单位认定房贷次数[1]。二、对于已利用银行贷款购买首套自住房的家庭,如其人均住房面积低于当地平均水平,再次向商业银
2022-02-11 15,340 -
二套房多套房如何认定
1、以借款人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为单位认定房贷次数。 2、对于已利用银行贷款购买首套自住房的家庭,如其人均住房面积低于当地平均水平,再次向商业银行申请住房贷款的,可比照首套自住房贷款政
2022-05-24 15,340 -
福州二套房政策
对于已还清首次住房公积金贷款的缴存职工可以第二次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首次及第二次住房公积金贷款均执行基准利率。现在,二套房的公积金贷款的首付也按照20%执行。 申请公积金贷款的流程 1、申请人向住房公
2022-12-12 15,340 -
如何认定二套房?
(1)贷款买过一套房,商业贷款已结清的,再贷款买房属于首套。若贷款未结清的,则属于算二套。 (2)个人名下有两套房的商业贷款记录,一套已还清,另一套未还清,此时再贷款认定二套房以上。 (3)夫妻两人,
2022-07-12 15,340
-
01:18
二套房的认定标准二套房的认定标准有以下几点: 1、父母名下有房产,以未成年的子女名义再购房的; 2、未成年的时候名下已有房产,成年后再次贷款购房的; 3、个人名下已持有全款购买的住房,再次贷款购房的; 4、个人名下还有贷款购买的住房,在贷款结清出售之后再次
16,958 2022.05.11 -
00:55
两套房产离婚时如何分配两套房产,在离婚的时候,夫妻双方首先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来完成分配问题。需要注意,如果双方协商成功的话,应当签订书面的房产分割协议,来进行权利的确认。如果双方无法达成一致的财产分割协议的话,双方都有权利向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财产分割之诉
619 2022.04.25 -
00:59
买二手房如何过户二手房过户的流程比较复杂,整个办理的时间大概是1至2个月。二手房过户的流程主要包括了以下步骤:(1)买卖双方签订房屋买卖合同;(2)买卖双方共同向房屋管理部门提出书面过户申请;(3)双方缴纳各种税费,例如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契税等等;(4)
1,886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