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损害赔偿的法定法律条件是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在司法实践和婚姻生活中,只有这四种情形是离婚损害赔偿的法定条件,除此之外的其他过错情形,都不构成婚姻损害赔偿责任。 1、重婚行为 2、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行为 3、实施家庭暴力行为4、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行为。子女在两周岁以上离婚家庭的子女在两周岁以上,且双方同争子女抚养权的,法院应同等的考虑双方的情况,看子女随哪方生活更有利于其成长。子女随父母中其中一方时间较长,对这一方较有感情,则孩子应随这一方生活;子女随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中一方生活时间较长,或与之感情较深,也可以作为决定子女随父方还是母方生活的理由。法院在调节或判决的时候会考虑到这个因素,如果子女与祖父母关系较密切,那么一般判决随父方生活,相反,则随母方生活。当然这是在双方其他条件均等的情况下。如果某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者有吸毒、偷窃等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况,那么子女自然不适于与之一起生活。另外还要考虑父母双方哪方更需要孩子。例如,其中一方已做绝育手术或已经丧失生育能力,那么在这方抚养孩子无不利因素时,应优先考虑这一方;再如,一方没有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则应优先考虑前者。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离婚损害赔偿的法定条件是:婚姻一方有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等其他重大过错,有以上过错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离婚损害赔偿。损害赔偿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
-
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条件是什么
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条件是侵权人存在主观过错、侵权行为所造成了损害后果、侵权人有获利情况、侵权人有承担责任经济能力、侵权人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021.04.07 77 -
法律规定什么是离婚损害赔偿
离婚赔偿的法律条件:重婚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实施家庭暴力的;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一方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的、具有虐待、遗弃行为的,因为上述行为而导致法院判决离婚。
2021.02.28 86 -
民法典规定离婚损害赔偿的条件是什么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有关规定,离婚损害赔偿的条件为: 1.无过错方才能申请损害赔偿; 2.无过错方在离婚时申请损害赔偿,如果未离婚的不能申请; 3.由于下列事项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 (二)与他人同居; (三)实施
2021.02.08 132
-
离婚损害赔偿的法律条件是什么
离婚损害赔偿的法律条件: (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三)实施家庭暴力的;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具体说来,离婚赔偿条件如下: (一)一方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的
2022-01-31 15,340 -
离婚损害赔偿法律的条件是什么
离婚赔偿条件如下: (一)一方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的、具有虐待、遗弃行为的。 (二)因为上述行为而导致法院判决离婚。也就是说,离婚赔偿应该以离婚为原因,如果没有达到离婚程度,而是在婚内损害
2022-07-20 15,340 -
离婚损害赔偿的法定条件是什么
夫妻书面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各自所有,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较多义务的,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另一方应当予以补偿。 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
2022-06-30 15,340 -
民法律中离婚损害赔偿的条件是什么
一、对方要存在法定的可以请求物质损失赔偿、精神损害赔偿的情形。 二、无过错方因为过错方的行为产生了实质性的物质损害、精神伤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 一,导致离婚的,
2022-06-04 15,340
-
01:05
什么是约定损害赔偿
约定损害赔偿,指的是依照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合意而制定的损害赔偿。 根据我国现行的《合同法》有关“违约金”的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该根据违约的具体情况,向另一方当事人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行为造成的损失赔偿额具体的
516 2022.04.17 -
01:10
离婚损害赔偿如何认定
离婚损害赔偿的无过错方可以请求加害方进行损害赔偿,符合下列情形可以认定离婚损害赔偿: 1、夫妻中的一方具有有配偶者与他人或明知他人有配偶又与他人结婚的违法行为; 2、和别人同居,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 3、
557 2022.10.08 -
01:13
离婚损害赔偿能否约定
离婚损害赔偿是可以约定的。一般情况下,只要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不违反公序良俗的约定是可以被法律认可的。如果出现了法律不支持的离婚损害赔偿约定,法院会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判定。如根据当事人是否存在过错,存在何种过错,过
1,050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