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规范中的公开宣判规定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法院在公开宣判当体案件的当事人必须要到庭,开庭公开审理时,只有一方当事人到庭,人民法院仅就到庭的一方当事人进行询问、核对证据、听取意见,在审查核实未到庭一方当事人提出的起诉状或答辩状和证据后,依法作出的判决,就是缺席判决。缺席审判只能适用于民事诉讼,刑事诉讼是不能缺席审判的。
《刑事诉讼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上级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审判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下级人民法院认为案情重大、复杂需要由上级人民法院审判的第一审刑事案件,可以请求移送上一级人民法院审判。《刑事诉讼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几个同级人民法院都有权管辖的案件,由最初受理的人民法院审判。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移送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审判。《刑事诉讼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上级人民法院可以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审判管辖不明的案件,也可以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将案件移送其他人民法院审判。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公开进行。离婚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人民法院对公开审理和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告判决。
法律规定公开宣判不是违法的,人民法院不能简化公开宣判程序,更不能以送达的形式代替公开宣判的程序,公开宣判程序是诉讼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程序。审判公开原则适用于绝大多数刑事案件,包括一审、二审和再审。
-
法律规定公开宣判是违法的吗
法律规定公开宣判不违法,人民法院不能简化公开宣判程序,更不能以送达的形式代替公开宣判的程序,公开宣判程序是诉讼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程序。公开宣判程序应当与立案、开庭审理、执行等程序一样应该具有严格的规范性的规定。
2020.10.29 102 -
法律规定公开宣判是否违法
法律规定公开宣判不违法,人民法院不能简化公开宣判程序,更不能以送达的形式代替公开宣判的程序,公开宣判程序是诉讼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程序。公开宣判程序应当与立案、开庭审理、执行等程序一样应该具有严格的规范性的规定。
2020.06.24 120 -
我国法律法规对公开宣判的具体程序有哪些
人民法院对于案件进行公开宣判的法理依据为: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公开进行。但是有关国家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2020.12.22 148
-
公开宣判有哪些法律规定
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民事诉讼法第148条第1款:人民法院对公开审理或者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告判决。刑事诉讼法第202条第1款:宣告判决,
2021-10-15 15,340 -
公开开庭宣判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公开开庭宣判的法律规定如下: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二条规定,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在五日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定期宣告判决的,应当在宣告后立即将判决书
2021-07-17 15,340 -
公开宣判有哪些法律依据
公开判决的法律依据是:任何案件,除非涉及国家安全和未成年人案件(涉及个人隐私,需要申请商业秘密),审理过程都会向社会公开,普通公民申请后可以参加;任何案件,无论是否公开审理,案件的判决都会公开宣告。
2021-11-03 15,340 -
公开审判有哪些法律规定
1、审判公开的例外: (1)涉及国家秘密; (2)涉及个人隐私; (3)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 (4)涉及商业秘密。(司法解释规定必须由当事人提出申请。 2、在公开审理案件时,对于公诉人、诉讼
2021-10-15 15,340
-
01:30
我国法律规定中甲类传染病有哪些
我国法律规定中甲类传染病有: 1、甲类传染病主要是鼠疫和霍乱; 2、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导致的烈性传染病,通过鼠蚤传播,腺鼠疫、肺鼠疫、败血症鼠疫都属于这一类。霍乱是由霍乱弧菌污染食物和水源而引起的肠道烈性传染病; 3、甲类传染病传染性很强,是
2,303 2022.05.21 -
01:35
债权转让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债权转让一般指的是涉及的合同债权人将其债权全部或者一部分的转让给第三人的行为。 在相关的法律规定中,债权转让一般可以分为:全部转让和部分转让。 如果是债权全部让与第三人,第三人可以取代原债权人成为原合同关系中的新的债权人,因此原合同中的债权
1,324 2022.04.17 -
01:02
隐名股东法律规定有哪些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实际出资人即隐名股东可以与名义出资人签订代持股协议,且该协议合法有效,除非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的合同无效事由出现。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隐名股东想要得到公司的承认需征得公司一半以上的股东同意。除此之外,名义股东与实际
1,41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