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判决受害人不签字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判决不一定要当事人签收,但一定要送达给当事人。送达的方式一般为通知当事人到法院领取,也可以邮寄到当事人在《送达地址确认书》上所写的地址或其户籍地,如果受送达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属拒绝接收诉讼文书的,送达人应当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即视为送达。如果无法采取留置送达的,可采取公告送达,即在法院的公告栏、受送达人原住所地张贴公告,或者报纸上刊登公告,自公告发出之日起,经过60日,即视为送达。如果送达的是一审判决书,自送达之日起15日为上诉期,经过15日没有当事人上诉的,判决就生效,如果有任意一方当事人上诉,判决就不生效。如果送达的是二审判决书,自送达之日起生效。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受害人不服刑事判决的按以下方式处理。法律规定受害人或者其代理人不服一审判决的,可以通过原审法院提出上诉,也可以直接向上一级法院提出上诉。上诉要提交上诉状,书写上诉状确有困难的可口头提出上诉。而对于二审判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
在不同的刑事诉讼活动中,被害人的诉讼权利也是不完全相同的,对于公诉的刑事案件被害人判决不服的有抗诉请求权;对于自诉的刑事案件被害人判决不服的有直接上诉权。在我国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是当事人,享有广泛的诉讼权利,但是对一审判决,由检察机关负责起诉的公诉案件的被害人没有上诉权。
-
被害人不服刑事判决怎样办
被害人不服刑事判决可以自收到判决书后五日以内,向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抗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审判实行法律监督的重要形式。抗诉分为依上诉程序和依审判监督程序两种提出方式。对未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同级人民检察院可在抗诉期限内向上级人
2022.06.08 336 -
受害人家属未收到刑事判决书怎么办
法院判决后,判决书只送达到当事人的手中,不送到家属的手中。定期宣判的,合议庭应当在宣判前,提前公告判决的时间以及地点,召集当事人,通知公诉人、法定代表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判决宣告结束的,判决书应该立即送达提起公诉的当事人、法定代表人、诉
2022.04.12 1,487 -
交通事故受害人人伤无法签字怎么办?
交通事故人伤不签字的处理方式:交通事故人伤不签字的,可以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如果没有伤者,交通事故只造成物损,不承担交通事故责任的一方,可以根据交警出具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直接提起诉讼。
2020.03.02 133
-
受害人对刑事判决不服怎么办
受害人对于判决不服的,可以提出上诉。《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六条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有权用书状或者口头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
2022-02-12 15,340 -
受害人不服刑事判决怎么办?受害人不服刑事判决的救济途径有哪些?
受害人不服刑事判决: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82条的规定,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自收到判决书后五日内,有权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人民检察院自收到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
2022-03-08 15,340 -
受害人不服刑事判决怎么抗诉?
刑事案件被害人申请抗诉的期限在五日内。根据法律规定,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的,有权在收到判决后五日内请求人民检察院抗诉。
2021-11-03 15,340 -
受害人不服判决怎么办
被害人不服法院判决的,可以申请检察抗诉。前提条件是,法院已作出判决。《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八条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的,自收到判决书后五日以内,有权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
2022-03-10 15,340
-
00:55
对刑事二审判决不服怎么办
当事人对二审判决若有异议,可提起再审。一般来说,二审判决为终审判决,当事人不得再上诉。但如果当事人认为程序、实体上有错误,可由本人进行申请审判监督程序。有三种启动形式:当事人申请再审;法院决定再审;检察院抗诉进行再审。第二审人民法院受理上诉
2,431 2022.05.11 -
00:57
二审刑事终审判决不服怎么办
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向人大信访部门进行反映。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并报
2,268 2022.05.11 -
00:59
刑事案件不满二审判决怎么办
刑事案件不满二审判决可以提出申诉。申诉人的范围包括:自诉人、被害人、被告人,及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当事人的法定代理人;当事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等;申诉人的申诉内容,可以是对第一审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进
1,373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