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如何计算劳动者辞职后是否可以扣除劳动者的报酬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劳动者离职的,用人单位不能扣除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就应当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超过一个月未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还需要支付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内的双倍工资。 《劳动合同法》 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劳动者辞职后可以通过下列途径来要工资:与用人单位协商;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到劳动行政部门进行举报,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收集相关证据进行起诉处理。
企业应当按照下要求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 (一)、企业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二)、企业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应当以法定货币支付,不得以实物及有价证券替代货币支付; (三)、企业应将工资支付给劳动者本人; (四)、企业支付劳动者工资必须按照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至少应每月支付一次。
-
劳动者报酬计算公式
1、不到4000元的,扣除费用800元: 应纳税所得=收入-800元 2、收入超过4000元的,扣除20%的费用: 应纳税所得=收入乘以(1-20%) 3、应纳税款可以用速算公式计算: 应纳税款=应纳税所得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收入不超过
2020.06.25 1,475 -
劳动者辞职了可以扣工资吗
急辞工是违法的,但是如果没有给单位造成损失,单位扣发你的工资是违法,不合法,可收集能证明你在这里上班的相关证据到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免费),维护自己的权利。
2020.11.16 217 -
劳动者辞职后如何要工资呢
劳动者辞职后要工资的方式是:与用人单位协商;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到劳动行政部门进行举报,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收集相关证据进行起诉处理。
2020.09.14 101
-
劳动者辞职后是否可以扣除劳动者的报酬,劳动报酬如何确
劳动者离职的,用人单位不能扣除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就应当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超过一个月未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还需要支付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内的双倍工资。 《劳动合同法》 第十条建立
2022-04-23 15,340 -
劳动者辞职后用人单位是否可以扣除劳动者的报酬,劳动报酬如何确定
劳动者离职的,用人单位不能扣除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就应当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超过一个月未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还需要支付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内的双倍工资。 《劳动合同法》 第十条建立
2022-04-08 15,340 -
1劳动者辞职后用人单位是否可以扣除劳动者的报酬,劳动报酬如何确定?
劳动者离职的,用人单位不能扣除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就应当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超过一个月未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还需要支付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内的双倍工资。 《劳动合同法》 第十条建立
2022-04-09 15,340 -
劳动者辞职后用人单位是否可以扣除劳动者的报酬,劳动
劳动者离职的,用人单位不能扣除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就应当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超过一个月未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还需要支付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内的双倍工资。 《劳动合同法》 第十条建立
2022-04-18 15,340
-
01:09
劳动法扣工资规定
劳动法扣工资规定,具体如下:1、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相应的经济赔偿。但是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百分之二十;2、如果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
9,991 2022.05.11 -
00:55
如何应对故意拖延甚至恶意拒签劳动合同的劳动者
应对故意拖延甚至恶意拒签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采取以下措施:首先,用人单位通知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而劳动者拒绝订立的,用人单位可以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且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作为用人单位,首先应当注意留存通知劳动者签订劳动
1,110 2022.04.17 -
01:06
劳动法急辞工扣钱标准
劳动法未规定急辞工的扣钱标准。急辞工的扣钱标准应当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作出规定,劳动者未按照法律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赔偿的标准应当按照实际损失进行确定。劳动者要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在提前三十
5,157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