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转移的途径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有三种救济途径: (一)申请强制执行,并配合法院协助调查取证。债权人申请执行后,要通过各种途径获悉债务人的财产线索,协助法院执行。如果发现事故发生后债务人转移财产的,可以通过诉讼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民事救济。债务人转移财产的方式一般有四种,即 (1)与他人恶意串通以降低债务人赔偿能力为目的转移财产 (2)放弃其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 (3)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 (4)以明显不合理的高价收购他人财产。对 第一种方式债权人可以向法院提起确认债务人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之诉,如果造成损失的,债务人和 第三人还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对 第二至四种方式债权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撤销权诉讼,请求法院撤销债务人的民事行为。法院即可执行 第三人返还的财产。 (三)刑事救济。《刑法》规定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对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的刑事处罚措施。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有下列经济方法: 1.调查取证。调查债务人的财产线索,具有执行价值的财产主要包括房产、机动车、股票等。 2.债权人可以向法院提起确认债务人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之诉,如果造成损失的,债务人和第三人还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我国法律规定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3.债权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撤销权诉讼,请求法院撤销债务人的民事行为。撤销权时效属于除斥期间,不适用诉讼时效中断、中止的规定,最长为5年。
-
信用卡债务转移的途径有哪些
信用卡债务转移的途径如下: 1、持卡人身故,在持卡人身故或意外致残后,信用卡有欠款的情况下,银行是有权利对继承人和直系亲属追讨欠款的,也就算是债务转移; 2、被盗刷,信用卡被无故盗刷,并有相对的证据,经过公安法院等部门侦破案件后,信用卡债务
2022.04.17 2,848 -
财产分割有哪些途径
财产分割途径有两种。具体是: 1、双方协议处理,对于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所共同拥有的财产,双方可以协商一致处理; 2、诉讼分割,协议不成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和照顾子女、妇女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进行判决。 无论哪种分割,都
2022.04.14 200 -
债权转移有哪两种途径
债的转移有协议转移和法定转移两种方式。 发生债转移的原因,依其性质来说,可分三种: 1.法律行为。在一般情况下,债的转移需有让与人与受让人合意才可以,因此,依合意发生的债的转移为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2.法律的直接规定。因法律的直接规定发生的
2021.04.09 161
-
离婚财产转移的途径有哪些
离婚转移财产根据财产的不同有着不同的转移方式,并且方式也是多种,以下是常见的四种: 1、转移存款。这种转移比较简单,一般会设立新的账户,通过长期将存款转移到新办理的账户里,如果另一方未察觉,且不知道新
2021-07-21 15,340 -
从被执行人手中转移财产的途径有哪些
关于被执行人转移财产,例如:在法院执行程序中,被执行人恶意转移财产的,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恶意转移财产的情形包括: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移财产;在法院执行过程中,为逃避判决履行,将财
2022-05-10 15,340 -
财产没收途径有哪些?
没收财产是将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者全部强制无偿地收归国有的刑罚方法。没收财产也是一种财产刑,但它不同于罚金,是适用于罪行严重的犯罪分子的刑罚方法。没收财产刑罚有以下两种执行方式,其中一种是选科
2022-04-16 15,340 -
财产损失的赔偿途径有哪些?
财产损失的赔偿方式: 1、罚款、罚金、追缴、没收财产或者违反国家规定征收财物、摊派费用的赔偿。 对于罚款、罚金、追缴、没收财产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财产权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征收财物、摊派费用的行
2022-04-27 15,340
-
01:10
转移财产的方法有哪些
转移财产的方法有: 1、存款:在转移存款时,一般转移财产的一方会设立新的账户,将存款转移到新办理的账户里; 2、公司股权:立即转移公司流动资金、以故意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形式恶意转移公司财产、制造虚假“借款”官司; 3、房产:常见的转移房产的方
5,269 2022.04.17 -
01:27
卫生法律救济的途径有哪些
卫生法律救济的途径有: 1、卫生行政复议; 2、卫生行政诉讼; 3、国家赔偿。 法律救济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自己的人身权、财产权因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或者其他单位和个人的行为而受到侵害,依照法律规定向有权受理的国家机关告诉并要求解决
7,094 2022.05.11 -
00:55
公民行使监督权的途径有哪些
公民行使监督权途径如下: 1、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或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 2、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 3、通过媒体工具,如电视、广播、报纸等进行监督。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人大及其常委会
14,002 2022.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