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合同和从合同不一致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主合同与从合同不一致时,以主合同约定的条款为主,因为从合同是依附于主合同而产生的,是主合同的附属合同。当二者不一致时,可依据主合同的内容对从合同进行修正。根据《民法典》第三百八十八条,设立担保物权,应当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订立担保合同。担保合同包括抵押合同、质押合同和其他具有担保功能的合同。担保合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的,担保合同无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债务人、担保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民法典》第三百八十八条设立担保物权,应当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订立担保合同。担保合同包括抵押合同、质押合同和其他具有担保功能的合同。担保合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的,担保合同无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债务人、担保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主合同与从合同条款不一致的,一般情况下以主合同为准。需要补正的,可以对从合同的条款进行补正。从合同必须以主合同的存在并生效为前提。主合同不能成立,从合同就不能有效成立。
主合同与从合同条款不一致时,可以依据主合同的条款对从合同的条款进行补正。在法院进行起诉。一般以主合同为准。根据合同相互间的主从关系,可以将合同分为主合同与从合同。所谓主合同,是指不需要其他合同的存在即可独立存在的合同。
-
主合同和从合同不一致该怎么办
主合同与从合同条款不一致时,可以根据主合同条款纠正从合同条款。主合同不能成立,从合同中不能有效成立;主合同转让,从合同中不能单独存在;主合同宣告无效或者撤销,从合同中失效;主合同终止,从合同中终止。主合同的成立和效力直接影响到合同的成立和效
2022.06.17 280 -
主合同和从合同不一致要怎么办
主合同和从合同不一致的处理方法: 1、当主合同与从合同条款不一致时,可以根据主合同条款对从合同条款进行纠正; 2、在法院起诉,一般以主合同为准; 3、根据合同之间的主从关系,合同可以分为主合同和从合同,主合同是指不需要其他合同的存在就可以独
2022.04.15 498 -
主合同和从合同不一致应该怎么办
主合同和从合同不一致解决办法: 1、当主合同与从合同条款不一致时,可以根据主合同条款对从合同条款进行纠正; 2、在法院起诉。一般以主合同为准。 根据合同之间的主从关系,合同可以分为主合同和从合同。所谓主合同,是指不需要其他合同的存在就可以独
2022.04.15 955
-
主合同和从合同不一致怎么办
主合同与从合同不一致时,以主合同约定的条款为主,因为从合同是依附于主合同而产生的,是主合同的附属合同。当二者不一致时,可依据主合同的内容对从合同进行修正。根据《民法典》第三百八十八条,设立担保物权,应
2022-05-12 15,340 -
从合同和主合同不一致怎么处理?
1.主合同与从合同的不一致,主要意义在于认识二者在效力上的关联性和从合同的从属性,即从合同不能独立存在,而必须以主合同的有效成立为成立和生效的前提 2.一般存在于担保行为中,如主合同与担保合同,虽有主
2022-05-21 15,340 -
主合同与从合同不一致怎么办
主合同与从合同不一致时,以主合同约定的条款为主,因为从合同是依附于主合同而产生的,是主合同的附属合同。当二者不一致时,可依据主合同的内容对从合同进行修正。根据《民法典》第三百八十八条,设立担保物权,应
2022-06-03 15,340 -
主合同与从合同争议不一致解决方式怎么办
主合同与解决合同纠纷不一致的,以主合同为准。从合同,又称附属合同,是以其他合同的存在为前提的合同。主合同独立,合同条款有争议的,以主合同为准。
2021-12-16 15,340
-
01:16
合同一方不肯履行合同怎么办根据我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双方当事人签订合同后,一方不履行合同规定时,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要求赔偿违约责任。守约方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办法: 1、根据双方签订的合同履行日期,到期时,守约方可以发出书面通知要求对方全面履行合同义务; 2、如果违约
1,225 2022.04.15 -
01:26
合同不合理怎么办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显失公平的合同可以撤销。显失公平就是指,在订立合同时,一方利用了对方处于危困状态或者缺乏判断能力,与他签订合同,导致自己获得的利益严重超过对方所获得的利益,或者给对方造成重大损失的情形。因为这种情形严重,违反了合同法规定的
4,068 2022.04.15 -
01:07
合同主体变更了怎么办在合同订立后履行过程中,如果一方主体变更的,应当及时与对方当事人联系,尽快达成新的合意,签订涉及三方的主体变更协议。同时,在签订主体变更协议时,应当注意债权债务的转让问题,特别是债权人要注意受让的第三方,是否具有履行合同的能力。因为在实践中
90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