诽谤罪立案标准是什么,诽谤罪的情节严重,应当如何认定,处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一是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二是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此外,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 与此同时,司法解释还明确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行为的入罪标准,即“情节严重”的认定问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诽谤罪的情节严重是手段恶劣,后果严重,影响很坏的情形,例如造成被诽谤人自杀、精神失常、失去生活工作能力、神情恍惚而发生意外事故等后果。
诽谤主观上必须是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行为人的目的在于败坏他人名誉。如果行为人将虚假事实误认为是真实事实加以扩散,或者把某种虚假事实进行扩散但无损害他人名誉的目的,则不构成诽谤。
-
造谣诽谤罪情节严重的立案标准
立案标准: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引发公共秩序混乱的;引发民族宗教冲突的;诽谤多人造成恶劣影响的;损害国家形象,严重危害国家利益的;造成恶劣国际影响的;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
2020.08.10 287 -
诽谤罪情节严重的标准是什么
我国刑法规定,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情节严重:第一、同一条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或被浏览了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了五百次以上;第二、导致出现被害者或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第三、在两年内曾经由于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
2022.04.13 1,889 -
诽谤罪情节严重的标准是什么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就说了别人一下就被起诉其行为构成诽谤罪。针对诽谤罪情节严重的标准是什么的问题,我做一下简要分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之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
2020.01.17 288
-
诽谤罪立案标准是什么,诽谤罪的情节严重,应当如何认定,处罚
一、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一是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
2022-04-26 15,340 -
诽谤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诽谤罪的情节严重,应当如何认定,处罚?
一、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一是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
2022-04-08 15,340 -
诽谤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诽谤罪的情节严重, 应当如何认定, 处罚?
一、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一是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
2022-04-16 15,340 -
诽谤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诽谤罪的情节严重,应当如何认定,处罚
一、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一是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
2022-04-17 15,340
-
01:06
诽谤罪情节严重判几年
诽谤罪是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行为人的目的在于败坏他人名誉。如果行为
1,651 2022.04.15 -
01:14
诽谤罪立案标准
诽谤罪是法律中最常见的一种罪,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可以构成诽谤罪,只是一般情节较轻大家通常都忽略不计,生活中就算是别人在背后说他人坏话也属于情节较轻的诽谤罪,一般诽谤他人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可以进行立案: 1、因诽谤他人导致群体性事件发
11,590 2022.04.17 -
01:05
诽谤罪最新立案标准
行为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诽谤罪是告诉的才处理的犯罪,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行为人通过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罪,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实存
1,36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