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京婚假国家规定可以多少天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再婚也是有婚假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对再婚职工婚假问题的复函》(劳社部函200084号)有这样的答复:“根据《民法典》和国家有关职工婚丧假的规定精神,再婚者与初婚者的法律地位相同,用人单位对再婚职工应当参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同初婚职工一样的婚假待遇。”所以二婚也可以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具体的天数如下: 1、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 2、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的,可享受晚婚假15天(含3天法定婚假)。 3、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视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 4、在探亲假(探父母)期间结婚的,不另给假期。 5、婚假包括公休假和法定假。 6、再婚的可享受法定婚假,不能享受晚婚假。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2020年北京婚假为8-10天。根据【1980】劳总薪字29号的有关规定,婚假为1-3天,但《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在此基础上规定了依法办理结婚登记的夫妻可增加婚假7天,因此2020年北京依法办理结婚登记的夫妻可享受8-10天的婚假。
法律上规定的婚假包括三天,该三天并不包含双休日和节假日。根据公司的福利制度,其可以和员工约定超出三天的婚假时间,法律并不会予以干涉,但公司不可以和员工约定婚假比三天少或者没有婚假,即使约定了,该条款也无效。
-
国家规定产假多少天2020年
国家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2020.02.25 208 -
2020年国家规定产假多少天
2020国家规定的产假一般是98天,包括女职工产前休假的15天。若女职工在生产过程难产,则可延长15天,若女职工生育了多胞胎,则每多生一个小孩,可延长15天产假。除此之外,女职工若不慎流产,也可休产假。怀孕不满4个月而流产的女职工享15天产
2021.03.25 3,233 -
2020年国家规定保胎假多少天
一、必须享受的假:产假:90天+30天(晚育)+15天(难产)+15天(多胞胎每多生一个婴儿)产前检查:女职工妊娠期间在医疗保健机构约定的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包括妊娠十二周内的初查),应算作劳动时间。(有些企业将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
2020.11.22 617
-
北京丧假国家规定2020年有多少天?
一般一到三天《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问题的规定》,国有企业职工的直系亲属死亡时,企业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酌情给予职工13天的丧假。直系亲属包括父母、配偶和子女。如果职工死亡的直系亲属在外地,需
2022-07-06 15,340 -
2020年北京婚假多少天
根据2017年3月24日修订的《北京市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规定产假,产假第18条机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的女职工,按规定生育的,除国家规定的产假外,产假30天,配偶产假15天。女职工及其
2021-10-25 15,340 -
2020年北京婚假多少天?
1、国家未对晚婚婚假时间做出具体规定,各地晚婚假总天数10-30天。全国各地不一致,在各地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中有规定,大部分省市是延长或增加婚假天数(加合关系),也有的直接规定了符合晚婚的婚假天数(包
2022-07-06 15,340 -
2018年北京婚假国家规定是多少天
(一)婚假:1、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2、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的,可享受晚婚假15天(含3天法定婚假)。3、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
2022-04-12 15,340
-
01:07
2020国家规定婚假多少天
法定的婚假为3天; 婚假一般指的是员工本人结婚依法可享受的假期。婚假是员工结婚时给予的假期,并由其所在单位如数支付工资,体现了政府对劳动者的福利政策,也是一种对员工的精神抚慰,同时也是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对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3,481 2021.04.25 -
01:16
国家规定婚假多少天2021年
国家对婚假的规定,具体如下: 1、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的,不再享受晚婚假15天,只有3天法定婚假。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视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 2、晚婚晚育假的奖励已经
4,723 2022.04.12 -
01:00
婚假几天国家法定2020
法定的婚假是3天; 婚假一般指的是员工本人结婚依法可享受的假期。婚假是员工结婚时给予的假期,并由其所在单位如数支付工资,体现了政府对劳动者的福利政策,也是一种对员工的精神抚慰,同时也是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对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107,119 2021.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