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时效3年和20年有何区别?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诉讼时效3年和20年的区别主要在一下方面: 1、适用范围不同,诉讼时效3年是发生在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与义务人适用;而20年是从权利发生损害后就开始适用; 2、意义不同,诉讼时效3年指的是普通的诉讼时效,而20年是法律规定最长权利保护期间,超过二十年其权利不受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诉讼时效3年和20年区别为: 1、起算点不同,诉讼时效3年是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而20年是从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 2、含义不同,诉讼时效3年是普通诉讼时效,而20年是最长权利保护期间。
诉讼时效3年和20年区别如下:适用范围不同。诉讼时效3年是发生在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与义务人适用;而20年是从权利发生损害后就开始适用;意义不同。诉讼时效3年指的是普通的诉讼时效,而20年是法律规定最长权利保护期间,超过二十年其权利不受保护。
-
诉讼时效20年和3年的区别
诉讼时效20年和3年的区别: 1、开始计算的时间不同,诉讼时效3年是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与义务人时开始计算;而20年是从权利发生损害后就开始计算; 2、意义不同,诉讼时效3年指的是普通的诉讼时效,而20年是法律规定最长权利保
2021.03.24 386 -
民事诉讼时效3年与20年的区别
民事诉讼时效3年与20年的区别有:两者的适用条件存在不同。3年的诉讼时效是属于属于普通的诉讼时效,而20年的诉讼时效是属于最长的诉讼时效,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诉讼时效按照3年计算,当事人一直不知道权利受到损害的,诉讼时效按照
2021.12.11 1,038 -
民事诉讼时效3年与20年的区别
民事诉讼时效3年与20年的区别:时效不同;起算时间不同;是否可以中断不同。民事诉讼时效3年,是指由《民法典》统一规定的,适用于法律没有作特殊诉讼时效规定的各种民事法律关系的时效。而20年是指对于各类民事权利予以保护的最长时效期间。
2020.03.28 305
-
诉讼时效20年和3年的区别
区别是两者的适用条件不一样。在民事诉讼中,诉讼时效分为一般诉讼时效及最长诉讼时效。 一般诉讼时效3年,指的是自当事人知道或应该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时,当事人应当在3年内提起诉讼,若不断发生新的侵权行为
2022-05-15 15,340 -
诉讼时效的20年和3年的区别
区别是两者的适用条件不一样。在民事诉讼中,诉讼时效分为一般诉讼时效及最长诉讼时效。 一般诉讼时效3年,指的是自当事人知道或应该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时,当事人应当在3年内提起诉讼,若不断发生新的侵权行为
2022-05-28 15,340 -
民事诉讼时效3年和20年的区别
两者的适用条件是不同的,诉讼时效3年是属于普通的诉讼时效,而对于20年则是属于最长的诉讼时效。 诉讼时效,是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的法律事实,又称消灭时效,是指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在
2022-06-14 15,340 -
诉讼时效20年与3年区别在哪
区别是两者的适用条件不一样。在民事诉讼中,诉讼时效分为一般诉讼时效及最长诉讼时效。 一般诉讼时效3年,指的是自当事人知道或应该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时,当事人应当在3年内提起诉讼,若不断发生新的侵权行为
2022-06-30 15,340
-
01:44
交社保15年和20年区别
加社保15年和20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交费不同; 2、缴纳不同:连续缴纳年限,一般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里对外地户口的人来说比较重要,在一些二线、三线城市,或者是大城市中有户口的本地人来说可能没有那么必要; 3、退体金不同:开始缴
6,484 2022.05.11 -
00:52
普通诉讼时效和最长诉讼时效区别
普通诉讼时效和最长诉讼时效的区别有: 1、普通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超过普通诉讼时效而请求人民法院保护民事权利的,会丧失胜诉权,而最长诉讼时效有20年; 2、普通诉讼时效应当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而最长诉讼
5,694 2022.05.11 -
01:26
民事诉讼时效几年
民法上的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人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不行使自己的权利的,期间届满之后,法律就赋予了义务人相应的抗辩权利。诉讼时效期满后,义务人可以根据诉讼时效制度的规定,对权利人发出抗辩,拒绝履行相应的给付义务。2020年颁布的民法典将民法
1,825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