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的宅基地贷款如何贷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被搬迁人为本村(居)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其确定的一处标准宅基地上住宅房屋,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一)被搬迁人能够提供市自然资源部门认定的土地、房产等证件,且证载房屋面积不小于建筑容积率1.3的,按证载房屋面积给予货币补偿或者房屋安置。 (二)被搬迁人能够提供市自然资源部门认定的土地、房产等证件,且能够在签约期限内签订补偿协议并验收交房的,如其证载房屋面积大于建筑容积率1.0且不大于1.3: 1.选择货币补偿的,按照证载房屋面积给予补偿;对现状房屋面积大于证载房屋面积的部分,给予工料费奖励。 工料费奖励标准为:砖混两层及两层以上楼房每平方米360元,砖混一层平房每平方米310元,砖木结构房屋每平方米270元。 2.选择房屋安置的,按照证载房屋面积给予补偿安置;对于房屋安置面积大于证载房屋面积且不大于建筑容积率1.3的部分,给予补偿安置的奖励;对现状房屋面积大于房屋安置面积的部分,给予工料费奖励。 (三)被搬迁人能够提供市自然资源部门认定的土地、房产等证件,且能够在签约期限内签订补偿协议并验收交房的,如其证载房屋面积小于建筑容积率1.0: 1.选择货币补偿的,按照建筑容积率1.0的标准给予补偿;对现状房屋面积大于建筑容积率1.0的部分,给予工料费奖励。 2.选择房屋安置的,按照建筑容积率1.0的标准给予补偿安置;对于房屋安置面积大于建筑容积率1.0且不大于1.3的部分,给予补偿安置的奖励;对现状房屋面积大于房屋安置面积的部分,给予工料费奖励。 (四)被搬迁人不能提供合法的土地、房产等有效证件,但能够在签约期限内签订协议并验收交房的,按照下列标准给予补偿: 1.选择货币补偿的,按照建筑容积率1.0的标准给予货币补偿;对现状房屋面积大于建筑容积率1.0的部分,给予工料费奖励。 2.选择房屋安置的,按照建筑容积率1.0的标准给予补偿安置;对于房屋安置面积大于建筑容积率1.0且不大于1.3的部分,给予补偿安置的奖励;对现状房屋面积大于房屋安置面积的部分,给予工料费奖励。
-
农村宅基地如何抵押贷款
农村宅基地不能抵押贷款。法律规定,耕地、宅基地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抵押。农村宅基地和宅基地的所有权是属于村集体的,那么农民对宅基地和承包地都是只有使用权。
2021.02.05 437 -
宅基地怎么贷款?
村民如果想要利用宅基地贷款,需要向银行提交证明自己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无不良信用记录、以及证明宅基地使用权没有权属争议等的材料。此外,在利用宅基地贷款之前,需要先获得集体组织同意。
2021.01.29 189
-
农村宅基地如何贷款
银行贷款最基本的是需要有稳定的还款来源和良好的征信信息以及其他辅助材料;办理银行贷款需要准备资料有:有效身份证件;常住户口证明或有效居住证明,及固定住所证明、收入证明或个人资产状况证明等。
2022-05-30 15,340 -
宅基地能贷款吗
宅基地上房屋财产权可以抵押贷款,但是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根据我国《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暂行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是指在不改变宅基地所有权性质的前提下,以农民住房所有权及
2022-04-08 15,340 -
宅基地可以贷款吗
不可以贷款;二.不可以上市交易;(如果购买,则是去当地村委盖章,然后到乡房管部门办理过户,有的地方政策允许,可以过户,但是,你买完时候是没有任何保障,农村的土地承包年限现在是30年,30年后,要是重新
2022-02-10 15,340 -
宅基地证能贷款吗
我国现行法律明文规定宅基地使用权不得抵押。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
2022-06-13 15,340
-
01:16
如何继承宅基地
宅基地是农民集体财产,村民个人只有使用权,而且这一使用权具有很强的人身依附性,即村民资格。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作为土地使用权的一部分,当然归当地的农村经济组织所有。宅基地使用权作为一项特殊的物权,与农民个人的集体组织成员资格紧密相关,在我国《继
3,181 2022.04.15 -
01:51
如何进行宅基地确权
非农民使用宅基地有两种。一是政府实施扶贫搬迁、地质灾害防治、新农村建设、移民安置等工程,组织农民建房、使用宅基地。在这种情况下,所使用的宅基地是统一规划、统一审批的,应当进行确认登记。二是1999年以前非农业居民(包括城镇居民和华侨)合法取
1,122 2022.04.17 -
00:59
宅基地转让合同如何维权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宅基地属于集体所有,村民享有的是土地的使用权,如发生宅基地纠纷后,可通过以下方式解决: 1、双方可先进行协商,协议内容不得违反有关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国家、集体的利益和其他村民的合法权益; 2、如协商不成,由人民政府处理。
849 2022.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