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婚先孕一定要拿到社会抚养费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不符合法律和本条例规定生育子女的,按照以下规定计征社会抚养费: (一)不符合本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再生育第一个子女的,按计征基数的6倍至8倍征收; (二)未履行婚姻登记手续生育第一个子女的,按计征基数的3倍至4倍征收;符合婚姻登记条件,在生育后3个月内补办婚姻登记手续的,免征社会抚养费; (三)有配偶者与他人生育第一个子女的,按计征基数的9倍至10倍征收; (四)符合再生育的规定条件和间隔时间但未经批准生育的,按计征基数的1倍征收;符合再生育的规定条件但未到间隔时间生育的,按计征基数的2倍征收; (五)不符合本条例规定再生育第二个以上子女的,逐胎加倍征收社会抚养费。 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子女,一方是农村人口,另一方是城镇人口的,以城镇人口所在市上一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标准计征社会抚养费。 不符合法律和本条例规定生育子女的,除按以上规定征收社会抚养费外,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给予行政处分;其他人员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组织给予纪律处分。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未婚先孕男方要抚养的情况下,如果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但母方具有法律规定的情形时可随父方生活,或双方协议男方抚养,且并不损害子女合法利益的情况下,可以由父亲直接扶养。
未婚先孕对方不支付抚养费的,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其支付抚养费。对于非婚子子女与婚生子女享有一样的权利,法律规定,不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要支付抚养费。
-
未婚先孕要多少抚养费
未婚先孕抚养费的计算,与正常生育的孩子的抚养费计算并无差异。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
2021.04.04 261 -
未婚先孕不交抚养费吗
《民法典》规定未婚先孕要出抚养费,父母抚养未成年子女是法定的义务。抚养费应当包括生活费、医疗费以及教育费等,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子女可以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2021.03.14 109 -
未婚先孕不出抚养费吗
未婚先孕,不可以不出抚养费,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享有一样的权利,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应当负担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直至子女能独立生活为止。
2021.01.17 114
-
未婚先孕一定要缴纳社会抚养费吗
不符合法律和本条例规定生育子女的,按照以下规定计征社会抚养费: (一)不符合本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再生育第一个子女的,按计征基数的6倍至8倍征收; (二)未履行婚姻登记手续生育第一个子女的,按计
2022-04-20 15,340 -
未婚先孕要罚社会抚养费吗
你们夫妻当初未婚先育(先孕不会罚款,但生育了还未登记结婚就会罚款),确实违反了当时的生育政策,的应该缴纳社会抚养费,这是《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的。 如果当时只缴纳了你一个人的,那么,你“对象
2022-02-05 15,340 -
未婚先孕要交社会抚养费吗?
不符合当地的生育政策是需要缴纳社会抚养费的,第四十一条:不符合本法第十八条规定生育子女的公民,应当依法缴纳社会抚养费。(一)符合再生育一个子女的条件未取得生育证生育的,按照上年度总收入的百分之三十征收
2022-03-09 15,340 -
未婚先孕第一胎要缴社会抚养费吗
需要缴纳。不符合法律和本条例规定生育子女的,按照以下规定计征社会抚养费: (一)不符合本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再生育第一个子女的,按计征基数的6倍至8倍征收; (二)未履行婚姻登记手续生育第一个子
2022-02-06 15,340
-
01:08
未婚先孕孩子的抚养权归谁依据相关法律的规定,未婚生下孩子的,孩子如果在2周岁以内的,本着有利于子女成长的原则,抚养权一般是归女方的。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
2,114 2022.05.11 -
01:02
社会抚养费一直不缴纳后果社会抚养费一直不缴纳后果如下:1、小孩不能上户口;2、自欠缴之日起每月加收欠缴社会抚养费的千分之二的滞纳金;3、仍不缴纳的,由作出征收决定的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社会抚养费,是指为调节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环境,适当补偿
899 2022.05.11 -
01:01
社会抚养费新标准社会抚养费新标准如下:1、符合再生育一个子女的条件,未取得生育证生育的,按照上年度总收入的百分之三十征收。征收社会抚养费后补办生育证;2、符合法定结婚条件,未办理结婚证生育的,按照上年度总收入的二倍征收;3、不足法定婚龄生育第一子女的,按照
1,68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