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签劳动合同辞职可以领取薪金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拖欠工资,不发工资、克扣工资劳动者可以打12334电话投诉,该电话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电话。也可以到劳动局监察大队投诉。由于公司未能按时发放劳动报酬,劳动者可以申请解除劳动合同和劳动关系,并要求经济补偿。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行政部门进行举报,由劳动监察大队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劳动监察大队协调不成的,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对劳动仲裁结论拒不执行的,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没签劳动合同员工辞职时可以拿到以下的报酬:1、员工应付的劳动报酬;2、从建立劳动关系起一个月内没签劳动合同,公司还要依法支付一年内的双倍工资。可以直接向劳动局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仲裁和劳动诉讼,通过法律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劳动者签了劳动合同但是还没开始上班的,可以辞职。试用期的劳动者提前三日通知单位的,可以与其解除劳动合同;没有试用期的,劳动者一般需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单位;或者双方协商一致的,可在约定的期限解除劳动合同。
没有劳动合同已辞退,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出具解除劳动合同证明,如果符合其他失业保险金领取条件,劳动者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部分地区,在办理失业保险金的过程中可能会要求劳动者提供原劳动合同的复印件,由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未签劳动合同,劳动者需要说明或者按照经办单位的要求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
没有签劳动合同可以辞职吗
没签书面劳动合同的,属于不定期劳动关系,劳动者可以随时终止劳动关系;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辞职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情形之一,劳动者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
2020.02.11 170 -
没有签劳动合同可以辞职吗?
如果劳动者没毕业就签了一年的劳动合同,能够按规定去辞职。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没毕业是签订不了劳动合同的,所以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因一方主体不适格而无效。但是之后劳动者如果已经毕业,则可通过协商或者提前书面通知单位等方式来解约。
2020.12.16 138 -
没有签劳动合同辞职可以吗
没签劳动合同的劳动者要辞职的,提前三十天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即可,在三十天期满之后,解除劳动关系。在试用期的,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单位即可,在三天期满之后,解除劳动关系。或者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的,也可以解除劳动关系。
2020.07.01 154
-
没有签劳动合同辞职可以领取失业金吗
如果劳动者主动辞职的,是不符合领取失业金领取条件的,是不能领取失业金的。 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双倍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十五条失业人员符合下列
2022-03-18 15,340 -
辞职没签劳动合同可以领取工资吗
拖欠工资,不发工资、克扣工资劳动者可以打12334电话投诉,该电话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电话。也可以到劳动局监察大队投诉。由于公司未能按时发放劳动报酬,劳动者可以申请解除劳动合同和劳动关系,并要求经
2022-04-03 15,340 -
没签劳动合同辞职可以领取工资吗
拖欠工资,不发工资、克扣工资劳动者可以打12334电话投诉,该电话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电话。也可以到劳动局监察大队投诉。由于公司未能按时发放劳动报酬,劳动者可以申请解除劳动合同和劳动关系,并要求经
2022-04-19 15,340 -
没签劳动合同就辞职可以领取工资吗?
拖欠工资,不发工资、克扣工资劳动者可以打12334电话投诉,该电话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电话。也可以到劳动局监察大队投诉。由于公司未能按时发放劳动报酬,劳动者可以申请解除劳动合同和劳动关系,并要求经
2022-04-12 15,340
-
00:52
没有签劳动合同主动辞职有赔偿吗劳动合同没签辞职是有赔偿的。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赔偿,与解除劳动关系原因没有任何联系。无论什么原因劳动者和单位的劳动关系终止,都可以主张双倍工资。如果劳动者主动提出离职的,那么不会获得任何补偿金。如果单位由于劳动者未上班,以旷工名义解除劳
6,257 2022.04.17 -
01:19
合同没到期可以辞职吗员工在劳动合同没到期时,也是可以办理辞职的,原则上来说,员工是否要辞职与劳动合同是否到期,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但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员工辞职,应该提前30天通过书面的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即可解除劳动关系。如果员工还在试用期内的话,则
8,437 2022.04.17 -
01:20
签了劳务合同想辞职可以直接走吗?签了劳务合同想辞职,可以直接走。劳务合同不同于劳动合同,劳务合同的劳动者与用工者之间,形成的不是劳动关系,也不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调整,而是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劳务合同相对于劳动合同,较为自由,不仅体现在用工上,在辞职上
12,740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