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中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劳动合同法》中没有规定诉讼时效,《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有相关规定。具体如下: 1、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2、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3、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4、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我国的保险法规定一般情况下。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向保险人请求赔偿,或支付保险金的诉讼时效期限通常是2年。一般从该方知道或者应该知道保险事故发生的那天开始计算。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向保险人请求支付保险金的诉讼时效通常是5年,从知道或应该知道保险事故发生的那天起开始计算。
劳动合同纠纷诉讼时效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劳动争议仲裁前置,对仲裁裁决不服的才提起诉讼,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
租赁合同中诉讼时效的有关规定有哪些
租赁合同中诉讼时效的有关规定如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三年。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和义务人之日起计算。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自权利受到损害
2022.04.14 237 -
法律关于诉讼时效中断和中止的规定有哪些
《民法典》的第一百九十四条、第一百九十五条规定了诉讼时效的中止和中断的情形。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当事人因法律规定情形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2021.01.04 159 -
劳动合同法中关于加班的规定有哪些
劳动合同法中关于加班的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加班费;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加班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用人单位未依法支付加班费的,由劳动行政
2020.01.01 163
-
劳动合同法中有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吗
【法律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没有规定诉讼时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有相关规定。1、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
2022-03-15 15,340 -
劳动合同法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
《劳动合同法》中没有规定诉讼时效,《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有相关规定。具体如下: 1、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2、前款规定的仲裁
2022-05-03 15,340 -
行政诉讼法中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有哪些
●诉讼中的时间限制分为法定期间和法院指定期间两种,也就是说期间一部分由法律直接进行明确;另一部分由法院进行明确。 ●法定期间一般情况下不得改变,不由当事人协商,如立案期间、上诉期间、申请执行期间等。
2022-03-12 15,340 -
关于劳动合同加班的诉讼时效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第4款)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
2022-07-25 15,340
-
01:20
合同法关于合同无效有哪些规定
我国合同法关于合同无效的规定,主要是合同法第52条到第59条。其中,合同法第52条以及第53条主要规定了合同无效的情形。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合同无效的法定情形包括了以下情形:1、一方实施欺诈、胁迫的行为,从而订立合同,同时损害了国家利
6,755 2022.04.15 -
01:1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诉讼时效怎么规定
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诉讼时效有以下几个要点: 1、不适用诉讼时效的情形: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的;兑付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本息的;基于投资关系产生的缴
3,946 2022.04.15 -
01:14
欠款诉讼诉讼时效中止的情形有哪些
第一,当事人一方死亡,要等候继承人是否参与诉讼案件的。第二,当事人一方没有诉讼行为能力的,也没有委托辩护人的。第三,代表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中止,还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第四,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拒的原因不能参加诉讼的,应当中止诉讼
1,25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