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刑期间犯新罪的会被收监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缓刑期间犯新罪不构成累犯。缓刑期间,实际上是犯罪分子所判处的刑罚都没执行,而构成累犯必须是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因此缓刑期间犯新罪的是不构成累犯的。犯新罪的,只能两个罪合并处理,因为第一个罪还没有执行。
缓刑期间因违法被行政拘留的,由监管执行机关视情况决定。情况严重的,应当报请人民法院撤销缓刑收监服刑。存在或违反刑法以下规定,会被收监:《刑法》第七十五条,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二)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三)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第七十六条,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第七十七条,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
缓刑期间被拘留会收监吗
缓刑期内被拘留是否需要监禁,需要根据具体情节而定: 1、如果缓刑犯在缓刑考验期内又犯了新罪,或者发现在判决宣布之前还有其他罪行未作出判决,则应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行或新发现的罪行作出判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对前罪和后罪
2022.04.13 1,583 -
缓刑期间酒驾会被收监吗
缓刑期间再犯任何一个刑事犯罪的罪行时,都是会被取消缓刑,重新缉拿归案收监处理。而缓刑期间酒驾的话,一般是不会被收监的。首先,酒驾跟醉驾区别很大,酒驾属于违法行为,尚未构成犯罪,醉驾属于犯罪行为,醉驾会导致缓刑期间被收监,而酒驾对原判处缓刑刑
2022.04.12 1,812 -
犯罪缓刑期间微信会被监控吗
缓刑期间微信会被监控。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的规定分别有: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2020.05.12 313
-
缓刑期间犯新罪的会被收监吗?
缓刑期间犯新罪的,应当撤销假释,并对两罪实行数罪并罚,即会被收监。法律依据:《刑法》第八十六条【假释的撤销及其处理】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应当撤销假释,依照本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实行
2022-04-29 15,340 -
缓刑处罚期间,犯新罪的,会被收监吗
缓刑期间犯新罪的,应当撤销假释,并对两罪实行数罪并罚,即会被收监。法律依据:《刑法》第八十六条【假释的撤销及其处理】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应当撤销假释,依照本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实行
2022-05-01 15,340 -
缓刑期间又犯新罪还会被收监吗
既然是缓刑,如果没有如下情形,不会收监执行了。 第七十六条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2022-01-22 15,340 -
缓刑期间新罪会被收监吗?
缓刑期间犯新罪的,应当撤销假释,并对两罪实行数罪并罚,即会被收监。法律依据:《刑法》第八十六条【假释的撤销及其处理】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应当撤销假释,依照本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实行
2022-04-21 15,340
-
00:55
缓刑期间因债务纠纷拘留会被收监吗
缓刑期间,因为债务纠纷被拘留,行为人可能会被撤销缓刑,重新收监处理。具体来说,这主要根据了我国刑法第77条的规定。根据第77条,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执行期间、也就是考验期间内,应当遵守相应的管理规定。拒绝遵守管理规定,或者被发现有新
3,466 2022.04.15 -
01:02
缓刑期间又犯新罪还能判缓刑吗
缓刑期间是不能够再次犯罪的,但有些犯罪分子可能因为人为或其他方面的原因而在缓刑期间又犯罪了。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期内,如果再次犯罪,属于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以及有关部门的监管规定,情节严重的,缓刑期会直接被撤销,执行原判刑罪。其实
2,804 2022.04.17 -
00:59
取保候审期间怀孕会收监吗
取保候审期间怀孕,一般不会被收监。首先,既然犯罪嫌疑人已经被取保候审,说明犯罪嫌疑人在未怀孕的情况下,就已经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其犯罪行为、犯罪情节很可能较轻,不会被判处严重的刑事处罚。犯罪嫌疑人怀孕后,其更加不具备社会危害性,因此一般不会
1,397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