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居关系产生的财产和抚养纠纷如何处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没有办理结婚证,不属于婚姻关系,只是属于同居关系。 2、因同居关系而产生的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问题,应当怎样处理?(1)财产分割问题同居生活期间双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财产,一般按共有财产处理。同居生活前,一方自愿赠送给对方的财物可比照赠与关系处理;同居期间为共同生产、生活而形成的债权、债务,按共同债权、债务处理。(2)子女抚养问题双方所生的非婚生子女,由哪一方抚养,双方协商;协商不成时,应根据子女的利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由法院判决。哺乳期内的子女,原则上应由母方抚养,如父方条件好,母方同意,也可由父方抚养。子女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应征求子女本人的意见。 先去补办结婚证再离婚。如果不补办,按照解除同居关系处理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解除非法同居关系时,双方所生的非婚生子女,由哪一方抚养,双方协商;协商不成时,应根据对子女有利的原则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哺乳期内的子女,原则上应由母方抚养,如父方条件好,母方同意,也可由父方抚养。子女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应征求子女本人的意见。一方将未成年的子女送他人收养,须征得另一方的同意。
一般来说,有同居关系的双方需要先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就解除同居关系,并就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做出裁决。 但是,如果仅仅以解除同居关系为由起诉,除非是非法同居,即与有配偶者同居的,否则法院一般不受理。
-
如何处理同居关系中的财产纠纷
1、同居关系约定财产按约定处理。 2、同居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购置的财产归当事人共有;按份取得的,可确定按份共有;如果同居期间有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其所得应为共同财产。 3、同居一方的收入或财产,原则上应归该方当事人所有;另一方当事人对取得该财
2021.04.02 208 -
婚前财产关系产生纠纷如何处理
按照准婚姻关系财产关系的基本形式为按份共有,并且尊重当事人约定的基本立场,在准婚姻关系破裂、解除准婚姻关系之后,按照下列方法解决其财产纠纷:1.约定各自财产分别所有的;2.约定财产为共同共有的;3.双方当事人对其财产所有形式没有约定的;4.
2021.01.08 140 -
同居关系破裂如何处理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纠纷
同居关系破裂后,对于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由双方进行协商决定,协商不成可向法院进行起诉。 1、一般情况下,仅起诉请求解除同居关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2、如同居关系属于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一方起诉请求解除同居关系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并依法
2021.02.08 144
-
同居关系中财产的关系,产生的抚养纠纷如何处理
1、没有办理结婚证,不属于婚姻关系,只是属于同居关系。 2、因同居关系而产生的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问题,应当怎样处理?(1)财产分割问题同居生活期间双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财产,一般按共有财产处理。同居生活
2022-04-12 15,340 -
同居关系产生的财产和子女抚养纠纷怎么处理
1、没有办理结婚证,不属于婚姻关系,只是属于同居关系。 2、因同居关系而产生的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问题,应当怎样处理?(1)财产分割问题同居生活期间双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财产,一般按共有财产处理。同居生活
2022-04-24 15,340 -
同居关系产生的财产和抚养纠纷应当怎样处理?
1、没有办理结婚证,不属于婚姻关系,只是属于同居关系。 2、因同居关系而产生的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问题,应当怎样处理?(1)财产分割问题同居生活期间双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财产,一般按共有财产处理。同居生活
2022-04-12 15,340 -
同居关系的财产纠纷如何处理
同居期间的共同财产如何分割,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第一,如果同居双方能就共同财产的分割达成协议,则按双方的协议处理;第二,如果双方不能达成协议,由法院依法分割;第三,双方的共同财产,原则上应均等分割,但
2022-05-01 15,340
-
01:41
同居关系的财产怎么分配
同居关系涉及的财产,首先可以按照双方的约定来分配;没有约定的,可以时候达成事后的约定;不能达成一致合意的,就可以提请人民法院,按照份额以及相关出资事实来进行确定。民法典并没有直接规定同居关系,但是根据民法典第1075条,对于被宣告无效或者被
1,358 2022.04.17 -
01:01
合同纠纷转包关系如何解决
我国法律规定,禁止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转包给他人,也禁止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他人。 如发生转包行为,可通过以下方式解决: 1、如果承包人将建设工程转包的,发包人可以提出解除合同,同时承包单位
679 2022.04.25 -
00:59
合同无效产生的经济纠纷如何解决
因为合同无效而产生的经济纠纷,当事人可以选择以下的方式来解决纠纷:与对方协商、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介入、向约定的仲裁机构提起仲裁,或者向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具体来说,合同被宣告无效,并不意味着遭受实际损失的无过错一方当事人
1,12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