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越国边境罪的司法解释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偷越国边境罪相关司法解释:领导、策划、指挥他人偷越国(边)境或者在首要分子指挥下,实施拉拢、引诱、介绍他人偷越国(边)境等行为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一十八条规定的“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 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人数在十人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一十八条第一款第 (二)项规定的“人数众多”;违法所得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一十八条第一款第 (六)项规定的“违法所得数额巨大”。以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为目的,招募、拉拢、引诱、介绍、培训偷越国(边)境人员,策划、安排偷越国(边)境行为,在他人偷越国(边)境之前或者偷越国(边)境过程中被查获的,应当以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未遂)论处;具有刑法第三百一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应当在相应的法定刑幅度基础上,结合未遂犯的处罚原则量刑。
1、偷越国(边)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案侦查: (1)偷越国(边)境3次以上、屡教不改的; (2)实施违法行为后偷越国(边)境的; (3)在偷越国(边)境时对热潮人员施以暴力、威胁手段的; (4)造成重大涉外事件和恶劣影响的; (5)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2、偷越国(边)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为重大案件: (1)为逃避刑罚偷越国(边)境的; (2)以走私/贩毒等犯罪为目的偷越国(边)境的; (3)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
-
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罪解释
构成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罪的,相应的处罚为: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有多次实施运送行为或者运送人数众多、违法所得数额巨大等情形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20.09.26 274 -
偷越国境罪条及司法解释
偷渡是指,违反出出入境的管理规定,在越过国界线或者通过法律上的拟制国界时,自然人不从指定口岸通行、不经过边防检查或未经出入境许可,可追究其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的行为。现在多指偷越国境。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偷越国境的罪犯一般会被判两年以上七年以
2022.04.12 3,418 -
刑法司法解释放行偷越国(边)境人员罪标准
边防、海关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涉嫌在履行职务过程中,对明知是偷越国(边)境的人员而予以放行的,应予立案。 (一)重大案件: 1、违法放行三人以上的; 2、违法放行三次以上的; 3、违法放行刑事犯罪分子的。 (二)特大案件: 1、违法放行五人以
2020.09.02 238
-
偷越国边境罪司法解释
偷越国边境罪是指违反国(边)境管理法规,偷越国(边)境,情节严重的行为。 偷越,主要表现为不在出入境口岸、边防站等规定的地点出入国(边)境,或者使用伪造的出入境证件在规定的地点出入国(边)境。行为主体
2022-03-20 15,340 -
偷越国内边境罪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偷越国(边)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三百二十二条规定的“情节严重”:(一)在境外实施损害国家利益的行
2022-04-19 15,340 -
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罪的司法解释
[刑法条文]第321条 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境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一)多次实施运输行为或者运输人数众多的;(二)
2021-12-01 15,340 -
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的司法解释
[刑法条文]第三百一十八条 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境的,处两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据或者无期徒刑,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组织他人偷越境集团的主要
2021-12-01 15,340
-
01:13
偷越国边境罪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
偷越国边境罪相关司法解释:领导、策划、指挥他人偷越国边境或者在首要分子指挥下,实施拉拢、引诱、介绍他人偷越国边境等行为的,应当认定规定的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偷越国边境罪,是指违反国边境管理法规,偷越国边境,情节严重的行为。偷越国边境,具有下
10,438 2022.04.12 -
01:13
偷越国边境罪立案标准
偷越国(边)境罪,是指违反出入国(边)境管理法规,偷越国(边)境,情节严重的行为。 偷越国(边)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1、偷越国(边)境达到三次以上、屡教不改的;2、实施违法行为后偷越国(边)境的;3、在偷越国(边)
13,793 2022.04.15 -
02:20
合同诈骗罪的司法解释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的《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对合同诈骗罪的相关事项作出了规定,如果具有下面几种情形之一的,就构成了合同诈骗罪: 1、明知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或者有效的担保,采取虚构主体、冒用他人名义、使用伪造、变
10,000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