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如何确认劳动关系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劳动合同的效力需要根据劳动合同的签订要求确定。对劳动合同条款的效力有争议的,由劳动仲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确认。《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五条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依法成立的合同只对当事人有法律约束力,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一)以欺诈、胁迫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思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二)用人单位免除法定责任和劳动者权利的;(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于2021年1月1日生效。
《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五条《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没有劳动合同要确认劳动关系需要提供相应的证据材料:工作证或工作牌(最好盖有公章)、工资卡交易记录、工资条、有公司名称的工装。 去地税局打印并盖章的个税完税证明、考勤记录、社会保险缴纳记录、派工单、同事证言(离职的和在职的都可以)、录音录像或者其它有你名字和公章或老板签字的书面材料都可以作为证据证明劳动关系。
当事人之间未签订劳动合同,则可通过以下材料来确认劳动关系: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的“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考勤记录;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
如何确认劳动关系?
根据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可确认双方之间存在着劳动关系;如果没有劳动合同,则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申请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等资料可用于确认劳动关系。
2020.05.20 161 -
如何确认劳动关系
确认劳动关系如下: 1、劳动关系确认纠纷; 2、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争议; 3、因除名、辞退、辞职、辞职引起的争议; 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和劳动保护而发生的争议; 5、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用、经济
2022.04.15 289 -
如何确认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的确认按照以下情况: 第一,关于确认劳动关系的证据。据原劳动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 (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2020.01.05 241
-
无劳动合同如何确认劳动关系
使用者没有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有劳动关系时,可以参考以下证明书:1、工资支付证明书或记录(员工工资支付清单).缴纳各社会保险费的记录2、使用者向劳动者发行的工作证明书服务证明书等可以证明身份
2021-10-02 15,340 -
无劳动合同如何确认劳动关系?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二条规定,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 (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者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
2022-06-28 15,340 -
没有劳动合同如何确认劳动关系
没有签订劳动合同,需要申请劳动仲裁确认劳动关系。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1.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2.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
2022-04-05 15,340 -
没签劳动合同如何确认劳动关系
没有签劳动合同的,通过依法收集下列材料能确认劳动关系: 1、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2、劳动者填写的单位招工招聘表格。 3、单位的考勤记录等。 4、法律依据;《关于
2022-07-19 15,340
-
00:46
没劳动合同怎样确定劳动关系
没劳动合同的,可以通过其他的文件确定劳动关系。法律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与劳动者签订劳动的,可以通过工资支付凭证、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确定劳动关系,还可以通过用人单位
2,109 2022.04.17 -
01:35
如何解除劳动关系
解除劳动关系方式,具体如下: 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3、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
1,913 2022.06.15 -
00:51
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
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一般可以分为以下的三种情况,具体如下: 1、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2、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2,314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