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立案标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刑法》第一百四十条是关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该立案标准为: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的才构成此罪。《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是诈骗罪,诈骗罪的立案标准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即可立案;也就是数额达到五千元即可立案。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什么是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
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是: 1、非法捕猎、杀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非法收购、运输、销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2、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情节特别严重的
2022.03.26 3,449 -
刑法二百八十五条立案标准
立案标准:本罪是行为犯,只要行为人违反国家规定,故意实施了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原则上就构成犯罪,应当立案追究。 根据《刑法修正案(七)》在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条中增加两款详细说明:第二款: 违反国家规定
2020.02.03 618 -
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怎样才立案
刑法196条规定的是信用卡诈骗罪,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使用伪造的信用卡、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作废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在5000元以上的行为; 2、恶意透支1万元以上
2020.06.24 157
-
刑法一百三十七条立案标准
《刑法》一百三十七条是关于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的规定,其立案标准为: (一)造成死亡一人以上,或者重伤三人以上; (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五十万元以上的; (三)其他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根据《刑法》第一百
2022-05-25 15,340 -
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起诉处罚
《刑法》第一百四十条是关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该立案标准为: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的才构成此罪。《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生产
2022-06-14 15,340 -
刑事案件第一百四十一条怎么判
判刑与81条无关。律师研究全案证据后才能找到足够多对被告人有利的情节--无罪理据或者二十几个从宽情节要逐一核对、以争取好的处理结果或者刑期。全案证据上百页,现在没办法判断。 第一时间委托专做刑事辩护业
2022-03-19 15,340 -
刑法第几部第二百八十四条之一
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之一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为他人实施前款犯罪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帮助的
2022-01-25 15,340
-
01:03
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二条,收彩礼是否违法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1042条的规定,如果是借婚姻索取财物的话,属于非法的行为;如果只是正常赠与彩礼的话,是合法的行为。换句话说,借婚姻索取财物是我国法律明确禁止的。但一方按照当地风俗,在结婚时给付另一方适当数额的彩礼,是被允许的。婚姻本自由,
2,049 2022.04.17 -
00:57
刑法诈骗立案标准
不同省市对诈骗罪的立案金额有所不同。根据我国相应法律解释,诈骗公私财物价值达到三千元以上的,即可以立案。一般情况下,诈骗金额达到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达到“数额较大”;金额达到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为“数额巨大”;金额达到五十万元以上的,为
18,538 2022.04.17 -
01:15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释义如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1、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2、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
25,473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