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情挪用赃物怎么处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行为人在不知情情况下买赃物,如果是从市场、商店等合法买得的,应认为已取得所有权不会进行处罚,由失主和不知情的买主双方分担损失。赃物是指用非法手段获取的物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不知情的买主买得的赃物应如何处理问题的复函》 一、不知情的买主买得的赃物,如果是从市场、商店等合法买得的,应认为已取得所有权。但如果失主愿支付价金要回原物时,应当准许。 二、不知情的买主买得的赃物,如果不是从市场、商店等合法买得的,不能取得所有权。其所受损失,可以斟酌具体情况由失主和不知情的买主分担。 三、如上所述,个人所有财产被盗窃,失主和不知情的买主都无过错,而且双方中必有一方要受损失,因之在处理这类纠纷时,应尽量采用调解方法解决。酌由失主和不知情的买主双方分担损失。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不知情的买主买得的赃物应如何处理问题的复函》 一、不知情的买主买得的赃物,如果是从市场、商店等合法买得的,应认为已取得所有权。但如果失主愿支付价金要回原物时,应当准许。 二、不知情的买主买得的赃物,如果不是从市场、商店等合法买得的,不能取得所有权。其所受损失,可以斟酌具体情况由失主和不知情的买主分担。 三、如上所述,个人所有财产被盗窃,失主和不知情的买主都无过错,而且双方中必有一方要受损失,因之在处理这类纠纷时,应尽量采用调解方法解决。酌由失主和不知情的买主双方分担损失。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收赃不知情怎么处理
如果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收赃,应当和调查机关积极反映实际情况,因为不知情的情况下是没有刑事责任的。刑法中对于销赃的规定是要求行为人在知道是赃物的情况下依然占有或转移、代为销售等,才符合刑法第312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构成要件。否则,在不知
2022.04.17 3,272 -
不知情下销赃处罚多久
不知情的情况下销赃,一般不会构成犯罪,不会被拘留。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要求行为人必须“明知”是赃物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或代为销售犯罪所得的赃物。根据《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
2020.11.26 268 -
不知情的情况下销赃有什么处罚
如果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帮助犯罪嫌疑人转移、窝藏或代为销售犯罪所得或收益的,不属于犯罪行为,不会受到刑法处罚。因为在刑法中对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规定明确,要求销赃人对犯罪所得是明确知晓的,若行为人不知情窝藏、转移、代为销售等则不符合该罪的规定
2022.04.15 900
-
不知情买赃物怎么处罚
行为人在不知情情况下买赃物,如果是从市场、商店等合法买得的,应认为已取得所有权不会进行处罚,由失主和不知情的买主双方分担损失。赃物是指用非法手段获取的物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不知情的买主买得的赃物
2022-06-02 15,340 -
不知情购买赃物怎么处罚
1、如果确实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了赃物,不涉及刑事犯罪问题,不会受到处罚;2、明知道是赃物的话,会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以前叫收赃罪),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有一些情况可以推定为“明知道”,如以明显
2022-02-04 15,340 -
知情买赃物怎么处罚?
行为人在不知情情况下买赃物,如果是从市场、商店等合法买得的,应认为已取得所有权不会进行处罚,由失主和不知情的买主双方分担损失。赃物是指用非法手段获取的物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不知情的买主买得的赃物
2022-06-04 15,340 -
不知情情况下买了赃物怎么处罚
不知道的,不构成违法行为,更不属于犯罪,没有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隐瞒犯罪所得,隐瞒犯罪所得】明知犯罪所得及其收入被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式隐瞒或者隐瞒的
2021-12-02 15,340
-
00:55
不知情销赃罪量刑标准
不知情销赃罪量刑标准:如果不知情的,就不构成违法,更不属于犯罪,没有法律责任。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
2,327 2022.04.17 -
01:09
挪用资金如何处罚
挪用资金主要触犯的是挪用资金罪,而挪用资金罪,一般应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可知,挪用资金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的犯罪行
581 2022.04.25 -
01:04
挪用公款如何处罚
犯本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挪用公款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
554 2022.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