渎职是过失犯罪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渎职罪中是有过失犯罪的,例如因过失行为造成泄露国家秘密、因过失行为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等的犯罪行为。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九十八条【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规定酌情处罚。 第四百条【私放在押人员罪;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司法工作人员私放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司法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致使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脱逃,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渎职犯罪有可能属于过失犯罪,具体的主观构成一般需要根据罪名的情况来进行确定。渎职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者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妨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损害公众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活动客观公正性的信赖,致使国家与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渎职犯罪可以是过失犯罪也可以是故意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
渎职犯罪是不是过失犯罪
渎职犯罪有可能是过失犯罪,具体的需要根据犯罪的情况来进行确定。渎职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者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妨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损害公众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活动客观公正性的信赖,致使国家与人民利益遭受重大
2020.09.05 128 -
渎职犯罪是否为过失犯罪
渎职犯罪是否为过失犯罪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玩忽职守罪,主观上多为故意行为,少数属于过失,因此玩忽职守罪是否属于过失罪,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具体如下: 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造成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重大损失
2022.04.14 257 -
渎职犯罪属于过失犯罪吗?
渎职犯罪有可能是过失犯罪,具体的主观构成需要根据罪名的情况来进行确定。渎职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者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妨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损害公众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活动客观公正性的信赖,致使国家与人民利益
2020.11.28 130
-
渎职犯罪是过失犯罪吗?
渎职犯罪可以是过失犯罪也可以是故意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
2022-05-22 15,340 -
渎职犯罪是过失犯罪吗
渎职犯罪可以是过失犯罪也可以是故意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
2022-11-03 15,340 -
渎职罪是过失犯罪
渎职罪是过失犯罪吗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渎职罪有可能属于过失犯罪的,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由于过失的行为,造成社会危害结果的发生,如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等的罪名。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
2022-08-07 15,340 -
渎职犯罪是属于过失犯罪吗
渎职犯罪可以是过失犯罪也可以是故意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
2022-11-20 15,340
-
00:57
渎职犯罪怎么判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渎职犯罪指的是,规定在刑法典第九章的犯罪行为的总称。其中,较为重要的罪名是滥用职权罪与玩忽职守罪。对于两项罪名,刑法规定了两个量刑幅度,第一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第二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此外,国家机关工作
942 2022.04.17 -
01:19
失职渎职重大损失标准
根据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根据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
1,885 2022.06.15 -
01:11
过失杀人构成犯罪吗
过失杀人构成犯罪,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构成要件为: 1、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 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因过人致使他人死亡的行为; 3、在犯罪主体方面,凡达到法定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该罪; 4、在主观方面
900 2022.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