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全方案设计建议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养老保险又称老年保险,是指国家立法强制征集社会保险费(税),并形成养老基金,当劳动者退休后支付退休金,以保证其基本生活需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它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一、第一支柱为基本养老保险,提供基础生活保障。由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城保”)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以下简称“镇保”)组成,城保包括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职工及城镇灵活就业人员,镇保为其他16周岁以上社会人员。截至2018年末,城保参保人数4.2亿,镇保5.2亿,合计9.4亿人,年末基金累积结存5.8万亿,其中城保5.1万亿。 二、第二支柱为补充养老保险,作为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目的是保障基本养老生活水平,主要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组成,还有少量其他合资格的商业养老保险。企业年金由企业根据自身经营状况自愿为员工建立,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采用完全积累制模式运作。职业年金基本是强制参加。 三、第三支柱为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即商业养老保险。目的是提升退休人员的养老生活水平,可能会有一定的税优激励。例如,自2018年5月1日起,在上海市、福建省(含厦门市)和苏州工业园区实施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目前来看,试点效果不佳。值得欣慰的是,不少老百姓,特别是中高产阶级,开始自发投保商业保险,为自己退休生活做准备。
-
我国养老保险基本制度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模式,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
2020.05.07 294 -
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如何与普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
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在世界上首创的一种新型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个制度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上采用传统型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的筹集模式,即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社会互济;在基本养老金的计
2020.07.22 189 -
2014年建立了什么养老保险制度
2014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基本实现居民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是新农保和城镇居民保险制度并轨的结果,能逐步缩小不同群体间基础养老的差别,从而提高
2020.08.17 588
-
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方案设计建议
《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方案设计》建议 1.调整原则: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以公民参加社会劳动的时间作为计算和调整基本养老保险金的基础,依据参加社会劳动的单位时间进行均等分配。 2.调整范围:建国以来从企业
2022-04-13 15,340 -
问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方案设计建议
《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方案设计》建议 1.调整原则: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以公民参加社会劳动的时间作为计算和调整基本养老保险金的基础,依据参加社会劳动的单位时间进行均等分配。 2.调整范围:建国以来从企业
2022-05-05 15,340 -
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全方案设计建议
《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方案设计》建议 1.调整原则: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以公民参加社会劳动的时间作为计算和调整基本养老保险金的基础,依据参加社会劳动的单位时间进行均等分配。 2.调整范围:建国以来从企业
2022-04-19 15,340 -
附件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方案设计建议
《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方案设计》建议 1.调整原则: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以公民参加社会劳动的时间作为计算和调整基本养老保险金的基础,依据参加社会劳动的单位时间进行均等分配。 2.调整范围:建国以来从企业
2022-04-26 15,340
-
01:10
交养老保险中途死亡能全退吗
交养老保险中途死亡不能全退。养老保险分为两个账户,即统筹养老金账户和个人账户养老金账户。前一部分是单位交的,后一部分是个人交的,单位交的归全社会统筹,只有个人交的,才属于个人的,所以当出现需要返还养老保险金的情况时,只给返还进入到个人帐户的
9,390 2022.05.11 -
00:56
国家养老保险怎么交
国家养老保险的交纳方式规定如下: 1、单位职工: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2、没有工作的人可以有两种方式交社保:第1种就是在户籍所在地以个人身份缴纳城乡居民社保,一般可以单独缴纳养老或者是医疗保险,
2,250 2022.05.11 -
00:56
老家养老保险怎么交
老家养老保险的缴纳方式如下:首次参保须提供身份证原件、复印件二份、户口本原件、复印件二份等材料,然后前往户籍地村街进行办理。另外,农村养老保险缴费有12个档次,分别为每年500元、700元、900元、1100元、1300元、1500元、17
2,33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