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减刑新政策是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最多减到十年。罪犯本人要积极改造,努力创造减刑的条件,现在的监狱是实行积分制,就象当年生产队记工分一样,有劳动分,纪律分,卫生分等等,到减刑时,按分行减。减刑的过程要经过检察院审核,法院作出裁定才能减。家里人实际上起不到什么作用,能做的,就是努力和监狱的管教或有关领导搞好关系,到减刑的时候照顾一下,也可以找个律师帮下忙,有时挺管用的。 判刑的过程如下:无期徒刑罪犯在执行期间,如果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服刑二年以后,可以减刑。减刑幅度为:对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一般可以减为十八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为十三年以上十八年以下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裁定减刑之日起计算。 无期徒刑罪犯在刑罚执行期间又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自新罪判决确定之日起一般在两年之内不予减刑;对新罪判处无期徒刑的,减刑的起始时间要适当延长。 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年,其起始时间应当自无期徒刑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还有一种能够早日出来的办法,法律上叫作假释,即余刑监外执行的措施。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对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如果其在执行期间,如果能够认真遵守监规,积极接受教育改造,确实有悔改表现的,或者犯罪分子有立功表现的,则可以依法减刑。如果犯罪分子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则应当依法减刑。
对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如果其在执行期间,如果能够认真遵守监规,积极接受教育改造,确实有悔改表现的,或者犯罪分子有立功表现的,则可以依法减刑。如果犯罪分子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则应当依法减刑。
-
2020年减刑新政策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对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如果其在执行期间,如果能够认真遵守监规,积极接受教育改造,确实有悔改表现的,或者犯罪分子有立功表现的,则可以依法减刑。如果犯罪分子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则应当依法减
2021.03.26 1,257 -
减刑新政策5年能减刑多少
减刑新政策下,判刑5年可以减刑:犯罪分子最多可减刑二年半。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被判处5年的,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
2020.07.03 392
-
十二年减刑新政策是否就能减刑15年?
被判处十二年刑期的,犯罪分子最多可减刑六年。根据《刑法》第七十八条的规定,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 一,因此犯罪分子原判刑期为十二年的,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六年。
2022-06-10 15,340 -
2019年减刑新政策是什么
被判处五年以下(不含五年)有期徒刑的罪犯,确有悔改表现的,记功一次以上方可减刑,一般一次减刑不超过三个月有期徒刑;记功二次以上的,一般一次减刑不超过六个月有期徒刑;被评为监狱改造积极分子或者有立功表现
2022-01-07 15,340 -
2016年减刑有什么新政策
2020年没有新的政策法规。现在,2014年初,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发布了《关于严格规范减刑、假释、监外临时执行的》,有效防止司法腐败的意见的意见》。减刑是指适当减少原判刑期的刑法执行活动。狭义减刑是指
2021-12-12 15,340 -
十七年刑期减刑新政策是什么?
服刑人员政策见《刑法》第七十八条【减刑适用条件与限度】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下列重大立
2022-07-06 15,340
-
00:59
最新监狱减刑政策2021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最新的司法政策,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确有悔改表现”应当同时认罪悔罪;遵守法律法规及监规,接受教
1,957 2021.03.27 -
01:20
监狱减刑2020新政策
根据《刑法》关于减刑条件的有关规定: 对于被判处拘役、管制、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其服刑期间,如果严格遵守监狱规定,积极接受教育改造,且确有悔改表现的,或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 有以下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该减刑: 1、阻止他人
1,671 2021.03.24 -
01:17
离婚新政策是什么
根据民法典的最新规定,夫妻双方如果是自愿办理离婚登记的,应该先行签订书面的离婚协议书,并亲自到民政局申请离婚登记。离婚协议中应该明确写明双方是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并且对子女的抚养问题、共同财产分割及债务处理等有关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 在民政
1,802 2021.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