吗?资本公积金能减资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企业应依法履行减资程序,可以减除资本公积(入资溢价)。其取得的资产中,相当于初始出资的部分,应确认为投资收回。公司应当自作出减少注册资本决议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三十日内在报纸上公告。债权人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公告之日起四十五日内,有权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 公司减资后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法定的最低限额。
《公司法》第一百七十八条【公司增资】有限责任公司增加注册资本时,股东认缴新增资本的出资,依照本法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缴纳出资的有关规定执行。 股份有限公司为增加注册资本发行新股时,股东认购新股,依照本法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缴纳股款的有关规定执行。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问题的公告》第五条投资企业从被投资企业撤回或减少投资,其取得的资产中,相当于初始出资的部分,应确认为投资收回;相当于被投资企业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公积按减少实收资本比例计算的部分,应确认为股息所得;其余部分确认为投资资产转让所得。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认缴的注册资本是不能计入资本公积的,但超出部分可以计入。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接受捐赠、股本溢价以及法定财产重估增值等原因所形成的公积金。
资本公积金,是指直接由资本原因形成的公积金,如超过票面价额发行股份所得的溢价额、公司财产重估增值、接受捐赠的资产价值等。公积金的用途为转增股本。但是资本公积金不得用于弥补公司的亏损。经股东会决议,公积金可以转为股本,按股东原有股份比例发给新股或者增加每股面值。用法定盈余公积金转增股本时,以转增后留存的该项公积金不少于转增前注册资本的25%为限。 资本公积金是一种可以按照法定程序转为资本金的公积金,也可说是一种准资本金,是企业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其主要来源包括:投资者实际缴付的出资额超出其资本金的资本溢价和股票溢价;接受捐赠的资产;法定财产重估增值,即资产的评估确认价值或者合同、协议约定价值超过原账面净值的部分;资本汇率折算差额等。企业取得的资本公积金,在'资本公积'科目进行核算,并按资本公积金形成的来源进行明细核算。净资产是资产减负债的差,当然也包括资本公积金。
-
资本公积金可以用吗
资本公积可以转出。资本公积的用途主要是转增资本,即增加实收资本(或股本)。虽然资本公积转增资本并不能导致所有者权益总额的增加,但资本公积转增资本,一方面可以改变企业投入资本结构,体现企业稳健、持续发展的潜力。另一方面,对股份有限公司而言,它
2020.08.15 500
-
减资可以减少资本公积金吗
企业应依法履行减资程序,可以减除资本公积(入资溢价)。其取得的资产中,相当于初始出资的部分,应确认为投资收回。公司应当自作出减少注册资本决议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三十日内在报纸上公告。债权人自接
2022-05-26 15,340 -
公司注册资本能减少吗
能减少。但是必须经过一定的手续,到工商部门办理审批通过之后才行。 公司减少注册资本,应当符合《公司法》规定的程序,减少后的注册资本及实收资本数额应当达到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并经验
2022-05-27 15,340 -
股东入股可以按资本公积减去注册资本吗
股东入股不进注册资本进资本公积是不可以的。 注册资本,是指合营企业在登记管理机构登记的资本总额,是合营各方已经缴纳的或合营者承诺一定要缴纳的出资额的总和。 而资本公积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接受捐赠、
2022-05-29 15,340 -
资本公积金能不能分配
资本公积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因接受捐赠、股本溢价和法定财产重估增值而形成的公积金。资本公积是与企业收入和资本无关的贷款。资本公积是指投资者或他人投资企业,所有权属于投资者,投资金额超过法定资本的资本。
2021-12-01 15,340
-
01:51
公司注册资金如何减资
注册资金一般指的是,集体所有制企业或全民所有制企业的资产货币化后的总额体现,不存在减资的说法。减资指的是公司减少其注册资本的行为,即减少股东认缴的出资额,从而降低股东的出资责任。 减资的具体程序如下: 1、董事会编制减资方案并提交给股东会或
3,464 2022.04.15 -
01:08
社保不停公积金能取吗
社保不停公积金能取。只要满足以下条件,就可以提取公积金:1、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2、离休、退休的;3、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4、出境定居的;5、偿还购房贷款本息的;6、房租超出家庭工资收入的规定比例的。由上
7,162 2022.05.11 -
01:02
40年产权公寓能取公积金吗
40年产权公寓能取公积金。根据法律规定住房公积金的领取需要:在购买、建造、翻建、大修具有所有权的自住住房时;在离休、退休或到达离休、退休年龄时;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且与所在单位终止劳动关系时;户口迁出本市或者出境定居时;非本市籍职工调离本市
5,110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