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是什么类型的犯罪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法律规定,诈骗罪属于刑事犯罪中的侵犯财产罪类犯罪。《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合同诈骗罪的犯罪类型是扰乱市场秩序罪。构成该罪,如果数额较大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可处三至十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则处十年以上有期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诈骗罪属于侵犯财产罪。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一般说来,受害人具有一些不良或幼稚的心理意识,是诈骗分子之所以能轻易得手的关键。
-
合同诈骗的犯罪类型是什么
合同诈骗罪的犯罪类型是扰乱市场秩序罪。行为人构成该罪且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可处三至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则处十年以上有期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
2020.09.07 115 -
诈骗罪属于什么犯罪类型
诈骗罪属于财产犯罪类型。诈骗罪规定在《刑法》第五章侵犯财产犯罪一章中,因此诈骗罪应当属于刑法所规定的财产犯罪的一种;此外诈骗罪的行为人对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持主观上的故意,行为人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式,使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而自愿交付财物
2022.04.17 3,799 -
诈骗罪属于什么犯罪类型
所谓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依据刑法分则,诈骗罪属于侵犯财产罪,详见刑法条文第五章侵犯财产罪。诈骗罪案件具体种类有:普通诈骗罪,招摇撞骗罪,合同诈骗罪及金融诈骗罪。
2020.02.11 153
-
诈骗罪的犯罪类型什么
诈骗罪: 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具体种类有: 合同诈骗罪、票据诈骗罪、贷款诈骗罪、信用卡诈骗最、信用证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集资诈骗罪、有
2022-07-21 15,340 -
诈骗罪属于什么类型的犯罪
根据法律规定,诈骗罪属于刑事犯罪中的侵犯财产罪类犯罪。《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
2022-05-02 15,340 -
诈骗罪属于什么犯罪类型?
根据法律规定,诈骗罪属于刑事犯罪中的侵犯财产罪类犯罪。《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
2022-04-18 15,340 -
诈骗罪属于什么犯罪类型
根据法律规定,诈骗罪属于刑事犯罪中的侵犯财产罪类犯罪。《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
2022-03-23 15,340
-
00:56
犯诈骗罪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用非法的手段将他人的财物以私自占有的目的,故意虚构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造成他人损失的行为,构成诈骗罪。诈骗罪的定罪标准以诈骗金额分为三个标准。 1、诈骗金额达到较大的标准,即诈骗个人财物为两千元至四千元的情形,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
1,633 2022.04.15 -
01:02
诈骗罪的犯罪构成
诈骗罪,指的是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捏造事实或掩盖事实真相等手段,骗取金额较大的他人财物的行为;诈骗罪的侵犯对象,一般仅限于国家、集体或者个人的财物,而不是以骗取其他非法的利益。 诈骗罪的犯罪构成有: 1、诈骗罪得侵犯的客体,主要为他
7,414 2022.04.15 -
01:14
合同诈骗类型有哪些
合同诈骗,指的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捏造虚假事实、设定陷阱、隐瞒真相等手段骗取对方财产的行为。或者是合同一方当事人故意告诉另一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导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从而与之签订或者履行
873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