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逃逸自查违法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交通事故逃逸是指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请根据自身情况自查。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一)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二)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三)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四)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五)严重超载驾驶的; (六)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第三条“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和第二款第(一)至(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交通事故逃逸是违法的。具体如下: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应当按照法律的规定,区分不同情况,采取适当措施,妥善处理。发生交通事故的当事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因自己的先行行为而带来7项应尽义务;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是指行为人应尽这7项义务,而有意躲避,最终没有尽。交通肇事逃逸行为,从性质上来看,实际上属于一种逃避应尽义务。
-
交通事故逃逸?
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承担全部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
2020.04.26 238 -
交通事故逃逸
交通事故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行政责任: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该规定是对交通事故逃逸人员行政方面的制裁,其将被吊销驾照且终生不能
2020.10.01 212 -
交通事故逃逸几天能查到
这要根据具体情况,肇事现场的各种证据对于找到肇事者起到很大作用。交通肇事逃逸,如果没有归案,会一直查下去的,任何时间发现逃逸者,都会抓的。 可以通过各路口监控探头同样能查到,可以根据逃逸车辆的轮胎印痕来判断逃逸车种,缩小排查范围,此外,还可
2020.09.08 461
-
交通事故逃逸自查吗
交通事故逃逸是指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
2023-02-13 15,340 -
交通事故逃逸自查
交通事故逃逸是指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
2022-03-29 15,340 -
交通事故逃逸会自查吗?
交通事故逃逸是指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请根据自身情况自查。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
2022-04-20 15,340 -
交通事故逃逸会自查吗
交通事故逃逸是指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请根据自身情况自查。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
2022-04-14 15,340
-
00:47
交通事故逃逸怎么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可知,行为人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应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除此之外,如果因为行为人的逃逸,导致被害人不能得到及时的救助而死亡的,则应被判处七年以上十五年以下有期徒刑。除此之外,交通肇事罪是指,违
1,425 2022.04.17 -
01:13
交通事故逃逸事故怎么处罚
发生交通肇事后逃逸,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触犯交通肇事罪的行为人主观上为过失,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性较低,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但交通肇事后,行为人明知事故的发生,为推卸、逃避责任的承担而逃逸,
1,227 2022.04.15 -
01:05
交通事故肇事逃逸怎么认定
交通事故肇事逃逸的认定如下:1、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以行为人构成交通肇事罪为前提条件;2、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以行为人为逃避法律追究为主观目的条件;3、行为人有逃跑行为;4、逃跑的时间、地点条件。发生交通事故的车辆必须立即停车,当事人必须保护现
3,417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