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绿地的所有权归谁所有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属于业主共有建筑区划内的绿地,属于业主共有,但是属于城镇公共绿地或者明示属于个人的除外。建筑区划内的其他公共场所、公用设施和物业服务用房,属于业主共有。对于一般旧式的开放式小区,其房屋最早多属国有或集体财产,由房管局、居委会等国有、集体单位代管,居住人交纳租金。房改后,居住人交纳了房款,取得了房屋的所有权,但业主购房款中通常并不包括购买公共设施的份额,因而像小区绿地、道路等公共设施的所有权仍属于国家或集体。这就造成了公共设施使用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导致了有些开放式小区公共设施无人管理或有关部门疏于管理、居民先占先得的混乱现象。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小区公有用地的所有权归全体业主共有。 建筑区划内的道路,属于业主共有,但是属于城镇公共道路的除外。建筑区划内的绿地,属于业主共有,但是属于城镇公共绿地或者明示属于个人的除外。建筑区划内的其他公共场所、公用设施和物业服务用房,属于业主共有。 建筑区划内,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的归属,由当事人通过出售、附赠或者出租等方式约定。 占用业主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场地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属于业主共有。
小区公有用地的所有权归全体业主共有。 建筑区划内的道路,属于业主共有,但是属于城镇公共道路的除外。建筑区划内的绿地,属于业主共有,但是属于城镇公共绿地或者明示属于个人的除外。建筑区划内的其他公共场所、公用设施和物业服务用房,属于业主共有。 建筑区划内,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的归属,由当事人通过出售、附赠或者出租等方式约定。 占用业主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场地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属于业主共有。
-
小区的地下车位所有权归谁
小区内的地下车库是有独立产权的,所以是归车库的购买者拥有。此类地下停车可单独核发房屋所有权证,也可以与购买的商品房合并核发房屋的所有权证。此种地下停车位开发商有权予以出售、出租。通过买卖而拥有产权的业主虽然无须缴纳车位的使用费,但仍应按期缴
2021.03.31 294 -
小区停车场的所有权归谁所有
停车场建筑面积列入公摊的所有权归全体业主,停车场建筑面积未列入分摊且开发商单独取得车位产权的归开发商,停车场的停车位属于国家强制配套的人防工程,其所有权归国家。
2021.03.15 375 -
小区的地上车位所有权归谁
应当由地面停车位的使用人向业主委员会(即全体区分所有人的代表机构)交纳使用费或租金,同时向提供看管服务的物业公司交纳看管费用。因此,无论是开发商还是物业公司都无权擅自在小区的地面设立停车位,而必须在得到业主大会的许可并与业主委员会签订协议,
2021.02.03 167
-
小区绿地归谁所有?
记者在省城多个开放式小区采访时发现,不少居民认为自己占用楼前公共绿地是天经地义的事,他们对绿地享有所有权和使用权。对此,法律专业人士表示,开放式小区居民对公共绿地没有所有权,决不能想占就占。12日,记
2022-10-25 15,340 -
小区的所有权归谁
我国的所有土地,所有权都归国家和集体所有。但是,如果当地政策鼓励开荒,那么,开垦荒地的土地使用权归开荒者所有,即可以使用土地,需要注意的是,此处是土地使用权,不是土地所有权。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
2022-08-07 15,340 -
小区内的土地所有权归谁
住宅小区土地使用权属于全体业主,商品房或住宅小区的地皮所有权是属于国家的,土地使用权和地上房屋的所有权是属于购房个人的。物业服务用房属于业主共有,至于开发商是不是将物业服务用房的建设费用分摊到全体业主
2023-03-25 15,340 -
小区的外墙面所有权归谁所有
小区的外墙面所有权属于全体业主。居民住宅小区的外墙面不属于专有部分,单个居民对与其专有部分紧密相联的外墙面不拥有所有权。法律规定,业主对建筑物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
2023-03-04 15,340
-
01:02
小区会所经营收益应该归谁所有
小区会所经营收益应该归开发商所有。会所是以经营为目的的场所,在经营过程中必然会带来一定的收益。开发商为了提高楼盘的品质和档次,顺应商品住宅消费市场的热点,往往愿意在投资中增加这类设施的投入。相关的规定明确会所这样的经营性商业用房不得参加公共
405 2022.10.08 -
01:02
住宅小区外墙面所有权是谁
居民住宅小区的外墙面属于全体业主所有。因为对与其专有部分紧密相联的外墙面,居民住宅小区的业主拥有合理使用的权利。 合理使用的标准有:一是目的不是为了赚钱;二是为了专有部分能够更好地利用,增加专有部分的舒适度、安全,又保护了小区其他业主的共同
956 2022.05.11 -
01:06
夫妻离婚后小孩抚养权归谁所有
夫妻离婚后小孩抚养权判决如下: 1、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会判给女方。除非母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而父方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等; 2、两周岁以上的子女,会优先考虑条件较好的一方抚养孩子; 3、八周岁以上
410 2022.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