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人有多个向谁讨债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多个债务人的还债部分应当按照各自借债的份额进行分摊,但是对于债权人来说,债务人有多个的时候是否是分别索取债务呢?答案是否定的,我国《民法通则》第八十七条规定:“债权人或者债务人一方人数为二人以上的,依照法律的规定或者当事人的约定,享有连带权利的每个债权人,都有权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负有连带义务的每个债务人,都负有清偿全部债务的义务,履行了义务的人,有权要求其他负有连带义务的人偿付他应当承担的份额。”根据以上规定可知,债权人可以向任意一个债务人主张全部的债权,要求其归还所有债务。也可以向全部债务人索要不同份额的欠款,但是分别索取的债务总和不能超过借出的金额。如果债权人只向一个债务人主张全部债权,该债务人不能以自己的债务份额为借口不履行还债义务。如果一个债务人偿还了所有债务的,那么该债务人可以按照各自债务份额要求其他人偿还应当偿还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十条自然人下落不明满二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该自然人为失踪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十三条财产代管人应当妥善管理失踪人的财产,维护其财产权益。 失踪人所欠税款、债务和应付的其他费用,由财产代管人从失踪人的财产中支付。 财产代管人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失踪人财产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八十六条担保物权人在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依法享有就担保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1)债务人死亡,可向其配偶追偿。债务人的配偶是否承担债务,要根据该债务是否属于夫妻共同债务来确定。如果该债务为夫妻共同债务,那么债务人去世后,债务人的配偶应当承担债务的履行。 (2)债务人死亡,原则上应从死者遗产中偿还。继承人在继承死者遗产的同时,也负有清偿债务的义务。作为债务人的继承人应当在继承债务人财产的范围内承担债务人的债务。
债务人死后可以向其遗产继承人讨债,债务人死后其继承人应当在其继承的遗产范围内承担债务偿还责任,但是对于超出遗产部分的债务继承人不需要承担偿还责任。
-
债务人死亡后向谁讨债
(1)债务人死亡,可向其配偶追偿。债务人的配偶是否承担债务,要根据该债务是否属于夫妻共同债务来确定。如果该债务为夫妻共同债务,那么债务人去世后,债务人的配偶应当承担债务的履行。 (2)债务人死亡,原则上应从死者遗产中偿还。继承人在继承死者遗
2021.02.16 164
-
债务人去世后债权人具体向谁讨债讨债
1、债务人去世之后债权人要向债务人的继承人讨债,债务人的继承人需要在继承的遗产范围内承担被继承人的债务偿还责任,但是超出遗产范围的债务,继承人不需要偿还。 2、法律依据《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一条继
2022-07-19 15,340 -
离婚后债务人应向谁讨债
夫妻离婚后债权人主张对方偿还债务的,首先要判断该债务是个人债务还是夫妻共同债务。如果是一方的个人债务的话,那么债权人无论夫妻是否离婚,都直接找债务人主张偿还债务即可。如果债务是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的话,那
2021-06-26 15,340 -
债务人死亡债权人一般向谁讨债
债务人死亡的,可以向其配偶追偿。债务人配偶是否承担债务,取决于债务是否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如债务为夫妻共同债务,债务人死亡后,债务人配偶应承担债务履行。 债务人死亡的,原则上应当从死者遗产中偿还。继承人
2021-11-22 15,340 -
债权人向债务人讨债有何证据
债权人向债务人讨债要提供的证据有借款合同、借条、欠条、聊条记录、证人证言、银行流水等等根据《民法典》第六百六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借款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但是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民事诉讼法》
2022-06-19 15,340
-
00:54
可以向债务人老婆讨债吗
是否可以向债务人老婆讨债,有以下两种情况: 1、如果债务是夫妻共同债务的,则可以向债务人妻子要求偿还债务; 2、但是如果该债务是个人债务的,则不可以要求债务人妻子偿还债务,因为只有夫妻共同债务,夫妻双方才应当共同承担偿还责任。 债务属于夫妻
1,830 2022.08.06 -
01:28
债务怎么追讨
首先,债权人可以私下催促债务人还款,并自行约定还款的相关事项,如果债务人不按约定还款的,债权人可以起诉到人民法院。债权人要提起诉讼的 ,首先要写好起诉状,起诉状中要包含起诉的请求和理由。 写好起诉状后,再带上起诉状、身份证、户口本、相关证据
1,051 2022.04.17 -
00:57
债权债务纠纷向哪个法院起诉
对于一般债权债务纠纷的管辖法院,如果双方有约定的,从约定,无约定的可以向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借贷双方就合同履行地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事后未达成补充协议,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交
1,495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