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迁职工补偿标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劳动法第二十六条也有同样的规定。 劳动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指出:“本条中的‘客观情况’指:发生不可抗力或出现致使劳动合同全部或部分条款无法履行的其他情况,如企业迁移、被兼并、企业资产转移等”,但不包括导致经济型裁员的客观条件。不过考虑到实际情况和立法意图,并非所有企业搬迁都适用解除的规定,而是工作地点发生重大变化、且导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搬迁,才能算是触发条件。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工厂拆迁补偿没有统一标准。具体来说,工厂的价值和损失应根据工厂规模进行综合评价。对该厂土地的补偿。如果该厂使用国有土地,有权使用,应当根据土地的实际性质对土地价值进行评估,以获得土地补偿。对厂房的补偿,根据厂房的面积和结构类型来评价其价值,确定补偿金额。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经济赔偿金是经济补偿金的2倍。
-
工厂搬迁补偿金标准
企业工厂搬迁的补偿费范围可以参考《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规定,通常包含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搬迁临时安置的补偿,还有造成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相关的补偿标准每个地方都不一样,法律法规也没有规定统一的标准,要看当地出台的征收拆迁的相关政
2020.12.21 232 -
工厂搬迁员工补偿标准
工厂搬迁员工补偿标准是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金,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
2020.10.31 408 -
工厂拆迁有补偿吗工厂搬迁补偿标准
1、各项征地赔偿费用的具体标准、金额由市、县政府依法批准的征地赔偿安置方案规定。 2、土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确定(有关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的补偿标准),按当地统计部门审定的最基层单位统计年报和经物价部门认可的单价为准。 3、按规定支
2020.10.23 302
-
工厂搬迁职工补偿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
2022-05-03 15,340 -
企业搬迁职工补偿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
2022-04-16 15,340 -
企业职工搬迁补偿标准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
2022-03-29 15,340 -
在职员工搬迁的补偿标准
单位搬到外地而劳动者不愿随往的,单位应当解除劳动合同,单位应当按照劳动者在该单位的已工作年限支付经济补偿金。如果是满2年不满2.5年就是2.5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如果是满2.5年不满3年就是3个月工
2022-04-11 15,340
-
01:23
搬迁房屋赔偿标准搬迁房屋的赔偿标准为: 1、搬迁后,房屋拆迁补偿费可以根据当地政府作出的规定来补偿,包括:(一)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二)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迁、临时安置的补偿;(三)因征收房屋造成的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 2、房屋拆迁补偿计算标准为:合法拥
1,597 2021.03.24 -
00:59
搬迁国家怎么赔偿标准搬迁国家的赔偿标准,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由于征收房屋造成搬迁的,房屋征收部门需要向被征收人支付搬迁费。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对被征收人给予的补偿包括:1、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2、由于征收房屋造成的搬迁、临时安置的补偿;3、由于
3,478 2022.04.17 -
01:13
倒闭企业职工补偿标准倒闭企业的职工补偿标准为: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补偿标准按员工在本企业的实际工作年限计算,每满1年需向员工支付1个月工资;满6个月不满1年的,则按1年计算;不满6个月的,按0.5个月的工资标准进行赔偿。月工资的标准为,员工在劳动关系
3,732 2021.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