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物品肇事罪立案标准是怎样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危险物品肇事罪,是指违反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管理规定,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由于过失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危险物品肇事罪的立案标准具体如下: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违反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管理规定,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发生重大事故,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造成死亡一人以上,或者重伤三人以上; (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五十万元以上的; (三)其他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六条 违反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管理规定,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构成危险物品肇事罪在现行刑法中立案的规定为:造成死亡一人以上,或者重伤三人以上;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五十万元以上的。人民法院一般会对其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危险物品肇事罪的立案标准如下:行为人违反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管理规定,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发生重大事故,致1人以上死亡或3人以上重伤,或造成5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或引发了其他严重后果的,应当立案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
-
危险物品肇事罪立案标准?
危险物品肇事罪立案标准是: 1、危险物品违反规定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发生重大事故,造成死亡一人以上,或者重伤三人以上; 2、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五十万元以上的; 3、其他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
2020.12.18 155 -
危险物品肇事罪立案标准
危险物品肇事罪,是指违反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管理规定,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由于过失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危险物品肇事罪的立案标准具体如下: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违反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
2020.09.23 164 -
危险物品肇事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危险物品肇事罪的立案标准为: 1、违反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管理规定,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发生重大事故; 2、造成死亡一人以上,或者重伤三人以上; 3、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五十万元以上的; 4、其他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
2020.03.09 95
-
危险物品肇事罪立案标准是什么,危险物品肇事罪的量刑标准是怎样的
危险物品肇事罪危险物品肇事罪(刑法第136条),是指违反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管理规定,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由于过失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立案标准违反爆炸性、
2022-03-04 15,340 -
危险物品肇事罪立案标准是怎么样的
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所谓后果特别严重,主要是指致多人伤亡的;或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的等。
2022-08-20 15,340 -
危险物品肇事罪的立案标准
违反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管理规定,在生产、贮藏、运输、使用中发生重大事故的情况之一,应立案追诉:(1)死亡1人以上或重伤3人以上(2)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的情况。
2021-10-10 15,340 -
危险物品肇事罪立案标准
违反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管理规定,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发生重大事故,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造成死亡一人以上,或者重伤三人以上; (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2022-07-09 15,340
-
01:14
危险物品肇事罪立案标准
行为人违反了易燃性、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或腐蚀性物品的相关管理规定,在生产、运输、储存、以及使用过程中发生重大事故,涉嫌以下情况之一的,应予以立案并追诉有关刑事责任: 1、造成1人以上出现死亡,或3人以上出现重伤的; 2、直接导致经济损
851 2022.04.17 -
01:10
危险物品肇事罪最新立案标准
针对违反了易燃易爆性、放射性、具有毒害性以及带有腐蚀性物品的相关管理规定,在生产、运输、储存、或者使用中发生重大事故,涉嫌以下情况之一的,应予以立案并追诉相关的法律责任: 1、事故导致1人以上发生死亡,或者3人以上受重伤的; 2、事故导致直
689 2020.12.23 -
01:00
危险物品肇事罪量刑标准
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危险物品肇事罪的量刑标准为: 凡是违反了易燃性、爆炸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管理规定,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拘役或者有期徒刑;如果导致后果特别严重的,依法
85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