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物的担保怎么承担责任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物的担保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义务的,债权人可以按照约定实现自己的债权,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时候,担保物是债务人提供的话,债权人应当先就物的担保实现债权,如果是第三人提供的物的担保,担保人可以选择保证人承担责任,也可以选择由物的担保实现债权。
《民法典》第三百九十二条 被担保的债权既有物的担保又有人的担保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债权人应当按照约定实现债权;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债务人自己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应当先就该物的担保实现债权;第三人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可以就物的担保实现债权,也可以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提供担保的第三人承担担保责任后,有权向债务人追偿。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物的担保的,保证人对物的担保以外的债权承担保证责任。 债权人放弃物的担保的,保证人在债权人放弃权利的范围内免除保证责任。
被担保的债权既有物的担保又有人的担保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债权人应当按照约定实现债权;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债务人自己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应当先就该物的担保实现债权;第三人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可以就物的担保实现债权,也可以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提供担保的第三人承担担保责任后,有权向债务人追偿。
-
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物的担保怎么处理
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物的担保的,保证人对物的担保以外的债权承担保证责任。 如果物的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者被撤销,或者担保物因不可抗力的原因灭失而没有代位物的,则保证人仍应当按合同的约定或者法律的规定承担保证责任。 如果债权人放弃物的担保的,
2021.02.03 131 -
被担保债权既有物担保又有人担保怎么办
被担保债权既有物担保又有人担保如下: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当事人约定实现担保物权的,债权人应当按照约定实现债权;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债务人自行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应当实现物担保的债权;第三人提供物担保的,债权人可以实现物担保的债权,
2022.04.16 1,827 -
既有人保又有物保如何承担责任
有担保债权同时以财产和人身担保的,债务人未按照当事人的约定履行到期债务或者担保物权的实现的,债权人应当按照约定实现债权;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债务人提供财产担保的,债权人应当先实现财产担保的债权;第三人提供财产担保的,债权人可以实现财产担
2022.04.12 1,049
-
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应当如何行使担保责任呢?
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第三人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保证人或者物的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当事人对保证担保的范围或者物的担保的范围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承担了担保责任的担保人,可以向债务人追偿,也可
2022-02-15 15,340 -
保证合同债权是既有担保又有物的合同怎么处理
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保证的,保证人对保证以外的债权承担保证责任。 如果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或撤销,或担保因不可抗力灭失而无代位物,担保人仍应按合同或法律承担担保责任。 债权人放弃物担保的,债务人可以在其
2021-11-21 15,340 -
担保人承担保证责任后有权向债务人追偿么
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后,除债权人与担保人另有约定外,担保人有权向债务人追偿。担保人可以在其担保责任范围内向债务人追偿,但不能损害债权人的利益。
2021-11-23 15,340 -
有物保也有人保担保人如何承担责任
保证合同中有物保也有人保的,保证人的责任承担得看情况。 如果物的担保是债务人提供的,保证人即对物的担保以外的债权承担保证责任。 如果物的担保是由第三人提供的,那么保证人对全部债务承担责任。
2022-05-14 15,340
-
01:05
主合同有效担保人如何承担责任
担保人在民间借贷关系中承担的责任在于主合同和担保合同的效力。具体需要承担的责任如下: 1、主合同和担保合同都有效时,如果签订的是一般保证担保合同,仅在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四种特殊情况除外; 2、主合同和担保合同都有效
974 2022.06.19 -
01:11
担保人需承担哪些责任
担保人又称保证人,根据我国现行的的民法通则、物权法、担保法相关规定,在不同的情况下,担保人需要承担的责任具体有:民事责任、民事连带责任、保证责任以及赔偿责任。 担保人承担的保证责任一般分为两种情况, 1、如果债务人所欠债务到期不能清偿时,其
10,036 2022.04.17 -
01:43
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可知,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有以下几种: 1、停止侵害,是指被侵权人对于侵害其合法权益的侵权行为,有权请求法院予以终止; 2、排除妨碍,该方式主要适用于物权,特别是相邻权受到侵害的场合; 3、消除危险,是指
1,19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