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离婚,需要准备诉讼书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限定: 第一百二十条诉讼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诉讼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议副本。书写诉讼状确有困难的,能够表面诉讼,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另一方当事人。第一百二十一条诉讼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纪、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借口; (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因此,诉讼离婚需要提交诉讼状一式两份、原告本人身份证及复印件、结婚证及复印件,到被告住所地或者时常寓居地人民法院诉讼立案。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离婚诉讼原告需要准备如下材料: 1、符合法律规定的民事起诉状; 2、证明主体适格的相关材料; 3、证明夫妻感情破裂的相关材料; 4、离婚诉讼原告需要准备的其他材料。
1、原告方的身份证原件,审核完即归还原告。 2、双方夫妻关系的证明,一般可提供结婚证和婚姻登记机关出具的婚姻状况证明。 3、夫妻共同财产的证明,一般提交财产清单即可,具体在开庭时提交也可。 4、有子女的还应当提交子女的出生证明、户口簿。 5、如果是第二次起诉离婚,原告还要从法院开具判决生效单。
-
离婚诉讼需要准备什么
离婚诉讼的,需要准备5种证据。分别是:1、原告方的身份证原件;2、双方夫妻关系的证明,一般可提供结婚证和婚姻登记机关出具的婚姻状况证明;3、夫妻共同财产的证明,一般提交财产清单即可;4、有子女的,还要提交子女的出生证明、户口本;5、第二次起
2022.04.16 385 -
诉讼离婚需要准备的材料
诉讼离婚需要准备的材料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主要包括起诉状、身份证和户口本、结婚证,涉及孩子抚养权问题的,还需要携带子女的出生证明、户口簿。涉及财产分割问题的,还需要携带双方共同财产证明。如果需要对方给予经济帮助的,还要提供疾病或无劳动能力、经
2022.04.13 401 -
诉讼离婚需要做什么准备
(1)了解包括双方婚姻状况、财产情况、债务情况、子女情况。 (2)尽可能的保存好有效的结婚证件、户口本、房产等财产凭证。 (3)个人财产及物品妥善保管,以防被对方拿走。 (4)注意保存或取得与婚姻诉讼有关的证据。 (5)保持冷静,抓住有利时
2020.05.14 130
-
离婚诉讼书需要准备什么材料
【法律意见】需要准备的材料如下: (一)证明当事人(原、被告)的诉讼主体资格的证据 1、证明原、被告是夫妻关系的证据,如结婚证、婚姻关系证明书、户口簿以及身份证。 2、如涉及构成事实婚姻的,应提交居委
2022-01-20 15,340 -
离婚诉讼需要准备什么?
在立案时应当准备以下材料 1,起诉书两份 2,结婚证复印件 3,财产的相关证据,如房产证复印件 4,感情破裂或者没有破裂的相关证据 5,一方有过错的相关证据 6,身份证复印件 其他民事纠纷的立案应准备
2022-05-11 15,340 -
离婚诉讼需要准备什么
在立案时应当准备以下材料 1,起诉书两份 2,结婚证复印件 3,财产的相关证据,如房产证复印件 4,感情破裂或者没有破裂的相关证据 5,一方有过错的相关证据 6,身份证复印件 其他民事纠纷的立案应准备
2022-05-18 15,340 -
离婚诉讼前需要准备哪些?
离婚诉讼前都需要哪些准备 现在的离婚,一般都要经过离婚诉讼,为了能在离婚诉讼中处于有利地位,在离婚诉讼中一定要做好下列几项准备: 1、当出现婚姻麻烦,并产生离婚念头,并决定离婚诉讼时,一定要找一个婚姻
2022-05-11 15,340
-
01:14
离婚诉讼需要什么材料离婚诉讼需要提交的材料有: 1、诉讼方要向人民法院提交离婚起诉状及副本各一份。在起诉状中需要明确写明个人的诉讼请求、事实、原因、夫妻财产的分割、子女的抚养问题以及其他有关的证件; 2、夫妻共同财产的清单,一般包含名下的房产、股票、现金、存款
4,261 2022.04.17 -
01:21
离婚诉讼需要什么手续首先,在我国,离婚分为起诉离婚和协议离婚两种方式。其中,起诉离婚适用于夫妻双方中有一方不同意离婚,或者双方就财产分割、共同债务分担等问题,无法达成合意的情况。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要提起诉讼的,应当依法提交起诉状。起诉状中应当包含:原告和
1,336 2022.04.17 -
01:17
诉讼离婚需要多长时间诉讼离婚案件,不考虑再审的情况下,一般在三个月到十五个月内审结。一、离婚案件一审阶段:1、对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争议不大的离婚案件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应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2、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离婚案件,应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
5,43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