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小孩子抚养权怎么判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孩子的抚养权双方协商,一般本着利于孩子成长的原则处理,如果孩子较小,随母亲可能性大。如果是两个子女,一般父母各抚养一个。孩子八周岁以上,随父或随母生活应考虑该子女的意见。不抚养孩子一方有探视权,同时需要支付抚养费,一般以实际收入的20%-30%为限。可以要求一次性支付。负担两个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收入的50%。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以上比例确定。 抚养费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生活需要或者支付抚养费的实际经济情况相应变更,可以要求增加也可以要求减少。
一般根据“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原则来决定。 一、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会判给女方。除非母方有下列情形: 1.母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如癌症),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 2.母方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指对子女有遗弃、虐待行为),而父方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等等。 二、两周岁以上的子女,会优先考虑条件较好的一方抚养孩子。 三、两周岁以上未成年的子女,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随其生活,主要考虑:经济状况、个人素质、生活环境、对子女的责任感、以及与子女的感情亲密程度等。 四、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随父随母生活发生争议的,应考虑子女本人的意见。 五、父母双方可协议轮流抚养子女,这个会根据双方自愿达成的抚养协议,或者在法院的参与下达成抚养协议。
-
怎么判两个孩子抚养权?
俩孩子抚养权的判决原则:其中,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2021.04.17 146 -
离婚两个小孩抚养权怎么判
离婚后有两个孩子的,法院对孩子的抚养权归属的判决依据如下: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
2021.04.18 128 -
离婚两个小孩抚养权怎么判
2周岁以下的孩子,因为是在哺乳期内,应当随母亲生活,母亲有特殊情况的,随父亲生活;2周岁以上的孩子,根据双方的情况来考虑谁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10周岁以上的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了,可以征求孩子的意见。然后你有两个孩子,然后再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双
2022.03.03 649
-
两个孩子抚养权怎么判, 有两个小孩
抚养权归属有争议的,法院将按有利于孩子成长原则确定孩子抚养权归属。但孩子未满两周岁时一般优先归母亲抚养,满十周岁法院还会征求孩子的意见。一方抚养子女的,另一方有权探视并支付抚养费。抚养费标准,有固定收
2022-02-03 15,340 -
两个小孩子的抚养权怎么判?
小孩从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出发,结合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等具体情况妥善解决。对于未满两周岁,处在哺乳期的孩子,原则上,归女方抚养。孩子满10周岁的,要征求孩子的意见。 一方抚养
2022-04-02 15,340 -
两个小孩两个抚养权怎么判
两周岁以内的小孩一般抚养权会判给母亲,如果小孩超过了两周岁,那么法院会从有益于小孩身心发育的角度出发考虑抚养权的分配问题。如果有不止一个小孩,一般来讲两边都会分配小孩,除非一方有不适合抚养小孩的情形,
2022-03-29 15,340 -
离婚两个小孩子抚养权怎么判
后孩子的首先应由双方协商,一般本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原则来处理。如果孩子比较小,随母亲生活的可能性较大。如果是两个子女,一般父母各一个。孩子十周岁以上,随父或随母生活应考虑该子女的意见。不抚养孩子一方有
2022-08-27 15,340
-
01:10
两个孩子抚养权怎么判
首先,夫妻双方可以就抚养权问题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才由法院判决。对于有两个子女的情况,法院一般会以夫妻双方一人抚养一个子女的原则进行判决。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由母亲直接抚养,但是如果母亲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由父方直接抚养:
1,866 2022.04.17 -
01:08
夫妻两个离婚孩子抚养权怎么判
夫妻两个离婚孩子抚养权裁判的规定如下: 1、在有两个子女的抚养权争夺中,经常出现由父母双方各抚养一个的裁判做法,但是确定两个责任的抚养权的归属,仍然应当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子女的裁判原则,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来判决。不能够为了看似公平而采取平
539 2022.06.06 -
01:35
起诉离婚两个孩子抚养权怎么判
起诉离婚,关于两个孩子抚养权归属的确定的规定如下: 1、对于多子女的,法院并不是简单的判决一人抚养一个。在司法实践中,法院不仅要考虑到未成年子女的年龄、性别、生活与教育环境等各种客观因素,而且还要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需求、精神需求的特
670 2022.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