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保险待遇和其他民事赔偿待遇可以同时享受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各省有一定的区别,目前主流观点是可以同时享受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因第三人造成工伤的职工或其亲属在获得民事赔偿后是否还可以获得工伤保险补偿问题的答复【发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因第三人造成工伤的职工或其亲属在获得民事赔偿后是否还可以获得工伤保险补偿问题的答复2006年12月28日(2006)行他字第12号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你院《关于因第三人造成工伤死亡的亲属在获得高于工伤保险待遇的民事赔偿后是否还可以获得工伤保险补偿问题的请示报告》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原则同意你院审判委员会的倾向性意见。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四十八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的规定,因第三人造成工伤的职工或其近亲属,从第三人处获得民事赔偿后,可以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向工伤保险机构申请工伤保险待遇补偿。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劳动者可以依法同时享受工伤待遇和民事赔偿待遇,如果是因第三人造成工伤的,劳动者可以要求第三人赔偿医疗费、交通费、营养费等费用;但是对于医疗费等已经支付过的项目,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不重复赔偿给劳动者。
不可以。工伤解决后一般不可享受其他待遇,事情已经解决公司和国家有关单位就不需要再承担责任。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且经工伤认定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经劳动能力鉴定丧失劳动能力的,享受伤残待遇。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发生工伤事故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
-
工伤解决后可以享受其他待遇吗
工伤解决后一般不可享受其他待遇,事情彻底的解决应该是从工伤保险机构和公司已经获得了相应的赔偿,事情已经解决公司和国家有关单位就不需要再承担责任。
2020.07.09 124 -
工伤解决后可享受其他待遇吗
工伤解决后一般不可享受其他待遇,事情彻底的解决应该是从工伤保险机构和公司已经获得了相应的赔偿,事情已经解决公司和国家有关单位就不需要再承担责任。
2020.11.03 119 -
工伤解决后还可以享受其他待遇吗
工伤解决后伤者不可以享受其他待遇,事情已经解决公司和国家有关单位就不需要再承担责任。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且经工伤认定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经劳动能力鉴定丧失劳动能力的,享受伤残待遇。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发生工伤
2020.05.09 86
-
享受工伤待遇后影响其他待遇吗
1、享受工伤待遇后并不会影响到其他的待遇,所谓的其他的待遇无非就是我们在生活当中可以享受到的医疗待遇,养老保险待遇,生育保险待遇,或者说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时候的一些政策都根本不会受到任何的影响。这些基本
2022-07-23 15,340 -
工伤解除后可以享受其他赔偿待遇吗
工伤解决后,一般不享受其他待遇,公司和国家有关单位不再需要承担责任。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职业病,经工伤认定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劳动能力丧失的,享受残疾待遇。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的,
2022-01-01 15,340 -
工伤期间可以享受其他待遇吗
一般来说,工伤解决后不能享受其他待遇,但对于侵权与工伤相结合的工伤,在享受工伤待遇后,可以享受营养费、精神损失费等叠部分。
2022-01-01 15,340 -
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和待遇吗?
高空作业劳动者如死亡,依据《工伤保险条例》 第三十九条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
2022-04-25 15,340
-
01:04
十级伤残证能享受什么待遇
工伤十级伤残享受的待遇,具体情况如下:1、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2、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
4,800 2022.05.11 -
00:58
男方交的生育险能享受什么待遇
男方交的生育险能享受以下待遇: 1、津贴类生育津贴,男性职工的生育险通常会是10天的带薪休假,个别地区规定男性的带薪休假时间为15天,主要按地区和单位的规定。生育补助金的第二部分,叫做晚婚津贴。这晚婚津贴的金额稍微少一点,就是1个月的当地职
5,948 2022.05.11 -
01:17
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条件有两个: 1、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满15年; 2、劳动者达到退休年龄且办理退休手续。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养老金包括两个部分: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其中基础养老金的最低标准由中央确定,地方政府可适当提
5,119 2022.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