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买房后可以使用宅基地建房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如果在农村有宅基地是可以的。农村建房是农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只要是农民就享有这项权利。 2.如果将户口迁进城市,那就相当于放弃了农村建房的权利。 3.《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 人均土地少、不能保障一户拥有一处宅基地的地区,县级人民政府在充分尊重农村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可以采取措施,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保障农村村民实现户有所居。 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规划,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并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编制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规划应当统筹并合理安排宅基地用地,改善农村村民居住环境和条件。 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由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批准;其中,涉及占用农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农村村民出卖、出租、赠与住宅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国家允许进城落户的农村村民依法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 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农村宅基地改革和管理有关工作。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城市的宅基地不可以买卖。房屋买卖必然涉及宅基地买卖,而宅基地买卖是我国法律、法规所禁止的。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宅基地属于农民集体,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宅基地使用权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的权利,与特定的身份关系相联系,不允许转让。农村房屋买卖无法办理产权证书变更登记,故买卖虽完成,但买受人无法获得权人的保护。
-
宅基地自建房可以使用公积金
农村自建房房可以提取公积金。但必须确保农村住房宅基地以自己或配偶的名义,如果想提取公积金,需要提供相关信息,如农村住房规划许可证、住房管理部门宅基地批准或相关文件,购买建筑材料和其他建筑费用发票。将身份证交给单位公积金办理人员,相关单位人员
2022.04.15 1,061 -
-
农村宅基地确权可以在城市买房吗
没有。对于有农村户口的农民来说,他们既能在城市里买房,也能在农村的宅基地上建房,这是他们的基本权利,而在宅基地中一宅一户的规定,它限制的是宅基地的买卖,并没有限制城里商品房的买卖,所以这种情况,是不会影响到农村的宅基地的。
2020.07.24 269
-
只有宅基地使用证可以建房吗?
有宅基地使用证的,经批准可以自建房屋。建房者应当提出申请,填写建房申请表;村民委员会签署意见,加盖公章,镇政府进行初审;公布初审意见,报县级机关联合审批;县国土资源局收取建房担保费,颁发建设工程许可证
2021-12-26 15,340 -
农村户口买房可以用宅基地建房吗
农村有宅基地就可以了。农村建设是农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只要你是农民就有这个权利。无论你去哪里,街上生活,在乡下生活,在街上买房,重点是属于哪个自然村的村民。你属于哪个自然村,你有权建造哪个自然村。所以说
2021-10-25 15,340 -
宅基地使用权房屋可以买卖吗
在具有宅基地使用权的情形下建造的房屋可以买卖。但是一般只能转让给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或者以外的成员。根据《民法典》第三百六十二条的规定,宅基地使用权人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和使用的权利,有权依法
2022-05-12 15,340 -
城市居民能否自建房屋获得宅基地使用权, 建房后还能再次申请建房吗
根据《土地法》的规定:第三十八条农村居民建住宅,应当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使用耕地的,经乡级人民政府审核后,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使用原有的宅基地、村内空闲地和使用土地的,由乡级人民政府批准。农
2022-02-27 15,340
-
00:48
城里有房农村还可以申请宅基地吗城里有房农村还可以申请宅基地,但要满足以下要求: 1、必须是本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 2、必须在必须长期在农村生活。 农村宅基地是仅限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符合规定的成员按照法律规定享受使用,并且可以用来建造居住房屋的农村土地。户口是农村集体经
16,651 2022.05.11 -
01:32
宅基地的使用权可以继承吗根据法律规定,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遗产不得继承。农村宅基地上的房屋作为公民的合法财产可以被继承,但是,宅基地属于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宅基地使用权不属于被继承人遗留的合法财产,不能被继承,如
1,881 2022.04.17 -
01:19
宅基地上建房能出售吗宅基地上建的房屋不能出售。因为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城市市区的土地是属于国家所有的,而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法律有特殊规定外,属于集体所有,并非个人所有。国家土地和集体所有的土地都可以依法确定给个人使用,使用土地的个人或单位,有义务保护、
2,170 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