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违法采取对妨害诉讼的诉讼参加人要求赔偿的程序适用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国家赔偿法》第31条规定: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行政诉讼过程中。违法采取对妨害诉讼的强制措施、保全措施或者对判决、裁定及其他生效法律文书执行错误,造成损害的,赔偿请求人要求赔偿的程序,适用本法刑事赔偿程序的规定。人民法院对妨害诉讼的诉讼参加人及其他人员,有权采取强制措施,以保证诉讼的正常进行。对于有可能灭失或难以取得的证据可采取扣押等保全措施;对于可能变质、转移的财产,也有权采取拍卖、冻结、扣押等保全措施。违法采取这些措施以及对判决、裁定及其他生效文书执行错误,都有可能对被执行人造成损害。根据宪法第41条和《国家赔偿法》第28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在民等诉讼、行政诉讼中的这种损害,理应予以赔偿。其赔偿程序与《国家赔偿法》第3章第3节规定的刑事赔偿程序相同。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有下列强制措施,1.罚款、拘留。人民法院对违反法庭规则的人,可以予以训诫,责令退出法庭或者予以罚款、拘留。2.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处罚金。对哄闹、冲击法庭,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审判人员,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予以罚款、拘留。
-
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程序
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条件为独立请求权只能针对争议中的诉讼标的提出;独立请求权必须同时向本诉的原、被告提出;认为对原诉原、被告争议的诉讼标的有独立请求权;独立请求权必须在他人的诉讼已开始之后提出,即有了本诉,才可能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2020.03.04 268 -
损害赔偿诉讼程序
1、申请相关司法鉴定。如果财物受损,可以申请对财产损失进行鉴定;如果是人身损害,可以申请对伤残等级、误工期和护理期等进行鉴定。 2、收集相关证据:相关专业机构出具的鉴定报告;政府机关出具的认定结论;相关费用支出的证明;自身情况的证明等。 3
2020.12.17 162 -
离婚诉讼中对妨害诉讼的强制措施
离婚诉讼中对妨害诉讼的强制措施: 一、人民法院对必须到庭的被告,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实施拘传。 二、人民法院对违反法庭规则的人,可以予以训诫,责令退出法庭或者予以罚款、拘留。对哄闹、冲击法庭,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审判
2020.06.02 73
-
违法采取对妨害诉讼的诉讼参加人要求赔偿的程序适用哪
《国家赔偿法》第31条规定: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行政诉讼过程中。违法采取对妨害诉讼的强制措施、保全措施或者对判决、裁定及其他生效法律文书执行错误,造成损害的,赔偿请求人要求赔偿的程序,适用本法刑事赔偿
2022-04-11 15,340 -
对违法采取对妨害诉讼的诉讼参加人要求赔偿的程序适用哪些程序
《国家赔偿法》第31条规定: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行政诉讼过程中。违法采取对妨害诉讼的强制措施、保全措施或者对判决、裁定及其他生效法律文书执行错误,造成损害的,赔偿请求人要求赔偿的程序,适用本法刑事赔偿
2022-03-29 15,340 -
对违法采取对妨害诉讼的诉讼参加人要求赔偿的程序适用哪些
《国家赔偿法》第31条规定: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行政诉讼过程中。违法采取对妨害诉讼的强制措施、保全措施或者对判决、裁定及其他生效法律文书执行错误,造成损害的,赔偿请求人要求赔偿的程序,适用本法刑事赔偿
2022-04-15 15,340 -
违法采取对妨害诉讼的诉讼参加人要求赔偿的程序适用哪些程序
《国家赔偿法》第31条规定: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行政诉讼过程中。违法采取对妨害诉讼的强制措施、保全措施或者对判决、裁定及其他生效法律文书执行错误,造成损害的,赔偿请求人要求赔偿的程序,适用本法刑事赔偿
2022-03-29 15,340
-
01:01
诉讼参与人和诉讼参加人的区别
诉讼参与人和诉讼参加人的区别如下: 两者的对象范围不同。民事诉讼参加人是指除当事人以外的参与民事诉讼并在诉讼中享有一定诉讼权利、负担一定诉讼义务的参与人,包括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 民诉诉讼参与人包括:诉讼
5,449 2022.05.11 -
01:12
共同诉讼能适用于人身损害赔偿吗
共同诉讼可以适用于人身损害赔偿。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两人以上的诉讼。在民事诉讼中,共同诉讼体现为原告或被告是两人以上。人身损害案件中,存在着多个加害人或者多个受害者的情形,如交通事故中父亲死亡的,母亲及其子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
1,261 2022.04.17 -
01:23
诉讼离婚的程序
诉讼离婚是解除婚姻关系的一种方式,就是指当事人向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由法院判决是否准许双方离婚,同时对子女的抚养与财产分割作出相应的决定。诉讼离婚需要经过以下程序:1、选择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包
1,60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