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可以殴打儿子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父亲不可以随意殴打儿子。父亲殴打儿子,儿子轻伤二级以下的,父亲会被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儿子轻伤二级以上的,会被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是指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父亲不可以随意殴打儿子。父亲殴打儿子,儿子轻伤二级以下的,父亲会被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儿子轻伤二级以上的,会被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不可以。父亲打母亲,儿子打父亲都造成了故意伤害罪和虐待罪。不管打人的和被打者是谁,只要有打人的行为都属于违法犯罪行为。如果受伤害者没有受伤或者受到轻微伤,是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要受到行政处罚;如果受害者受到重伤,则涉嫌故意伤害罪,要受到刑事处罚。如果父亲打母亲,儿子打父亲的经常发生,情节恶劣,则涉嫌虐待罪。
-
父亲打儿子儿子可以正当防卫吗
父亲打儿子,儿子可以正当防卫。正当防卫,指对进行不法侵害行为的人,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一般情况下,父母打孩子,是对孩子进行教育,所以孩子还手并不构成正当防卫。当然如果父母有故意打死孩子的故意,孩子是可以还手防卫的。根据相关规定,为了
2021.12.11 3,306 -
父亲打成年儿子可以报警吗
可以。轻伤害案件中,法律对伤害赔偿的标准并没有具体规定,但可以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有关规定执行,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
2020.03.25 933 -
儿子可以告父亲吗
儿子可以告父亲。儿子告父亲只要满足起诉的条件,就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起诉的条件如下: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2、有明确的被告;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
2021.12.11 1,729
-
儿子殴打父亲,父亲要打儿子,儿子怎么处理
对于儿子打父亲判几年的回答是子女殴打父母,要根据具体情节确定案件性质。如果殴打虐待手段残酷、持续时间较长、屡教不改的构成虐待罪,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于一般家庭纠纷的打骂或者曾有虐待行为,情节轻微的不
2022-08-30 15,340 -
儿子把父亲打成轻伤, 儿子可以起诉父亲吗?
1,如果伤情鉴定为轻伤害以上(包括轻伤),父亲已涉嫌故意伤害罪,依法应被追究刑事责任,《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
2022-01-09 15,340 -
儿子殴打父亲怎么办?
家庭矛盾能和好的还是尽量和好,如果父亲报警的,那么警察就会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里的规定进行处理。
2022-08-12 15,340 -
父亲打儿子儿子可以正当防卫吗
父亲打儿子,儿子可以正当防卫。正当防卫,指对进行不法侵害行为的人,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一般情况下,父母打孩子,是对孩子进行教育,所以孩子还手并不构成正当防卫。当然如果父母有故意打死孩子的故意,
2021-12-19 15,340
-
00:58
父亲欠债会牵连儿子吗
父亲欠债不会牵连儿子。 在一般情况下,父亲欠债并不会牵连儿子,儿子不需要承担父亲的债务。除非父亲去世,儿子继承了父亲的遗产,这个时候儿子在继承的范围内对父亲生前的债务承担清偿责任。此外,如果儿子出于自愿,也可以清偿父亲遗留下来的债务。在传统
8,062 2022.08.03 -
01:03
父亲做过牢儿子能服兵役吗?
父亲被判过刑(指受到过国家机关、政府职能部门或者所在单位的纪律处分、行政处罚或者刑事处罚,并被记录在案、有据可查的。纪律处分通常包括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孩子不可以当兵。父亲判过刑的,接《征兵工作审查条例》,就
2,204 2022.04.17 -
00:55
打胎需要孩子父亲签字吗
打胎可以不需要孩子父亲同意。医疗机构施行手术、特殊检查或者特殊治疗时,必须征得患者同意,并且需要取得其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时,需要取得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又无家属或者关系人在场,或者遇到其他特殊情
2,737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