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罪并罚数值在刑法是如何规定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刑法对于数罪并罚的规定如下: 第六十九条: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五年。 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的,执行有期徒刑。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管制,或者拘役和管制的,有期徒刑、拘役执行完毕后,管制仍须执行。 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其中附加刑种类相同的,合并执行,种类不同的,分别执行。 第七十条: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对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后两个判决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已经执行的刑期,应当计算在新判决决定的刑期以内。 第七十一条: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又犯罪的,应当对新犯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没有执行的刑罚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数罪并罚在刑法中的规定是: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五年。
-
刑法规定数罪并罚如何定罪量刑
数罪并罚是指对犯两个以上罪行的犯人,就所犯各罪分别定罪量刑后,按一定原则判决宣告执行的刑罚。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
2020.08.30 125 -
计算数罪并罚的数量是如何规定的
计算数罪并罚的方法是: 1、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和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 2、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35年的,最高不超过20年,总和刑期超过35年的,最高不超过25年。 3、控制数罪并罚的,
2022.03.30 224 -
刑法规定数罪并罚如何计算
数罪并罚的计算和执行规定为:管制数罪并罚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年的,数罪并罚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总刑期超过三十五年,最高不能超过二十五年。
2020.10.10 89
-
数罪并罚在刑法中是如何规定的
中国人民共和国刑法对于数罪并罚的明文规定如下: 第六十九条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
2021-01-01 15,340 -
数罪并罚的数额在刑法中怎么规定
中国人民共和国刑法对于数罪并罚的明文规定如下: 第六十九条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
2022-05-18 15,340 -
刑法数罪并罚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数罪并罚的明确规定如下:第六十九条 判决宣告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无期徒刑外,应当酌情决定总刑期以下、最高刑期以上的刑期,但最高控制不得超过三年,最高拘役不得超过一年,最
2021-12-24 15,340 -
数罪并罚的刑法规定
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年的,最高不
2021-01-07 15,340
-
01:28
数罪并罚是如何计算刑期的
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刑法》第69条规定,我国数罪并罚是采用混合原则,即对于数罪并罚的计算方式,存在多种。1、当判处死刑或者无期徒刑及其他主刑并罚的,以及有期徒刑与拘役并罚的,采用吸收原则;也就是当数罪中判处几个死刑,或者最重刑为死刑时,只执
2,409 2022.04.15 -
01:12
什么情况下实施数罪并罚
数罪并罚制度是指对于一人在一定期限内犯有的数罪,在分别定罪量刑的基础上,依照一定的并罚原则和刑期计算方法,决定最终执行的刑罚的制度。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适用数罪并罚制度的情形包括: 1、判决宣告前实施并被发现的数罪。 2、刑罚执行期间发现判
1,440 2022.04.17 -
01:37
虚开增值税发票罪如何是如何定罪的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规定在《刑法》第二百零五条中,是指行为人违反国家税收征收管理法律法规,为他人虚开、为自己虚开、让他人为自己虚开、让他人为他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的行为。要认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应当以行
1,367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