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带女儿孩子可以探望权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女方出轨离婚还有孩子的探视权。探望权也称探视权,探视权是法定一项义务,不因一方犯错而剥夺。离婚孩子的探视权由当事人进行协议。一方直接抚养的有协助不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来实现探视的权利。探视的时间和方式可以双方约定,父或母探望子女,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如果发生损害子女身心健康的行为,人民法院会终止探视权。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 第一、二款的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根据对探视方式的约定,可以暂时带走。但是不可以一直带走,也不可以违背对探视方式的约定,私自将小孩带走,私自接走孩子也是违法行为。 违反探视权,可以协商、调解、起诉,不能私自做出侵犯对方抚养权的行为。
离婚后可以探望子女,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有权探望子女,另一方有义务协助。行使探望权的方式和时间由当事人协议;一般常见的探望时间是每周一次或两周一次。探望的方式可以是直接探望对方和孩子的住处,也可以同意把孩子带回自己的住处,然后送回去。可以约定延长探望时间。如果对方拒绝协助探望,或者双方协议失败,一方可以向法院起诉,行使探望权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
离婚可以让孩子探望吗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视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
2021.04.23 152 -
离婚后可以探望孩子吗
可以探望。 父母对子女的探望权利不会因为父母的离婚而被剥夺,这是基于亲属权而产生的,不能错误的认为子女归谁抚养就是归谁所有。 也不得因对方支付抚养费不到位而剥夺对方的探视权。
2021.02.04 141 -
探望权能带走孩子吗
根据对探视方式的约定,可以暂时带走。但是不可以一直带走,也不可以违背对探视方式的约定,私自将小孩带走,私自接走孩子也是违法行为。 违反探视权,可以协商、调解、起诉,不能私自做出侵犯对方抚养权的行为。
2021.01.09 173
-
有探望权可以带走孩子吗
1、根据对探视方式的约定,可以暂时带走。 2、但是不可以一直带走,也不可以违背对探视方式的约定,私自将小孩带走,私自接走孩子也是违法行为。 3、违反探视权,可以协商、调解、起诉,不能私自做出侵犯对方抚
2022-05-23 15,340 -
探望权是否可以带走离婚的孩子
按照探视方式的约定,可以暂时带走。但不能一直带走,也不能违背探视方式的约定,私自带走孩子,私自带走孩子也是违法的。 违反探视权,可以协商、调解、起诉,不得擅自侵犯对方监护权。
2021-10-31 15,340 -
探望权有了,可以带孩子去吗
按照探视方式的约定,可以暂时带走。但不能一直带走,也不能违背探视方式的约定,私自带走孩子,私自带走孩子也是违法的。违反探视权,可以协商、调解、起诉,不得擅自侵犯对方监护权。
2021-11-21 15,340 -
起诉离婚可以探望儿女吗
可以,根据《婚姻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
2021-06-08 15,340
-
01:38
离婚后孩子探望权怎么约定离婚后孩子的探望权行使方式和时间,由父母双方共同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法院判决。在两个人协商探望权的时候,要明确约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探望。这样既可以避免抚养的一方不配合探望,又可以避免另一方因为频繁探望,对子女成
919 2022.04.17 -
01:00
没有抚养权可以随时探望孩子吗没有抚养权,并不能随时探望孩子。根据我国民法典第1086条的规定,离婚之后不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享有探望子女的权利。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应当协助另一方行使这种权利。需要注意的是,行使探望权的具体方式以及时间,由父母双方协商确定。换句话说,不
2,003 2022.04.15 -
00:58
抚养权方限制探望孩子直接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一方,阻止另一方探望未成年子女的话,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求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夫妻双方离婚后,双方都仍然是子女的监护人。但是只有一方享有抚养权,能直接抚养子女。未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享有法律规
1,05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