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被法院限制高消费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被法院限制高消费,是因为当事人欠债未还进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就会被限制消费,交通事故也会被法院限制高消费。被执行人偿清所有债务之后,并且承担应尽的赔偿义务后,就可以申请解除高消费限制令。对于虽然债务没有还清,但是在获得提出申请执行限制高消费令的人同意之后,也可以由申请执行人向执行法院提交同意解除被执行人限制高消费令的申请书。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第三条被执行人为自然人的,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后,不得有以下高消费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一)乘坐交通工具时,选择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二)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进行高消费;(三)购买不动产或者新建、扩建、高档装修房屋;(四)租赁高档写字楼、宾馆、公寓等场所办公;(五)购买非经营必需车辆;(六)旅游、度假;(七)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八)支付高额保费购买保险理财产品;(九)乘坐G字头动车组列车全部座位、其他动车组列车一等以上座位等其他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被法院限制高消费,是因为当事人欠债未还进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就会被限制消费,交通事故也会被法院限制高消费。被执行人偿清所有债务之后,并且承担应尽的赔偿义务后,就可以申请解除高消费限制令。对于虽然债务没有还清,但是在获得提出申请执行限制高消费令的人同意之后,也可以由申请执行人向执行法院提交同意解除被执行人限制高消费令的申请书。
-
为什么会限制高消费
限制高消费的原因是当事人拒不执行法院生效法律文书。限制高消费,即限制有关人员高消费及非生活或者经营必需的有关消费,主要是针对那些有清偿能力却拒不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根据有关规定,被执行人违反限制消费令进行消费的行为属于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
2021.12.13 7,713 -
被法院限制高消费了有什么后果
被执行人被法院限制高消费了,会产生如下的后果:第一、被执行人为自然人的,被采取限制高消费限制措施后,不得有以下高消费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 一、乘坐交通工具时选择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 二、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夜总会
2020.12.03 904 -
被法院限制高消费该怎么办
答案: 1、解除限高需要满足法律规定的条件即①被执行人已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或人民法院已执行完毕的;②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且已履行完毕的;③申请执行人书面申请删除失信信息,人民法院审查同意的;④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
2020.08.08 518
-
被限制高消费的人什么时候可以解除限制高消费令,法院限制高消费吗
一般情况下,满足下列两种情形可以人民法院可以解除被执行人的限制高消费令:1、限制高消费期间,被执行人提供确实有效的担保或者经申请执行人同意的;2、被执行人履行完毕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最高人民法
2022-04-08 15,340 -
被法院限制高消费的人员有哪些限制消费的措施,被法院限制哪些行为
人民法院决定采取限制消费措施时,应当考虑被执行人是否有消极履行、规避执行或者抗拒执行的行为以及被执行人的履行能力等因素。 被执行人为自然人的,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后,不得有以下高消费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
2022-05-04 15,340 -
被法院限制高消费怎么办?
解决办法有两种。一是匆忙偿还。只有偿还,才能不受高消费限制。二、如果确实没有偿还债务的能力,可以向申请人明确说明情况,取得对方的理解,解除你的高消费。
2021-10-27 15,340 -
被法院限制高消费是什么意思
被执行人为自然人的,被限制高消费后,不得有以下以其财产支付费用的行为(一)乘坐交通工具时,选择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二)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进行高消费(三)购买不
2022-03-10 15,340
-
01:00
被限制高消费是否就是失信人员?
被限制高消费不一定就是失信人员。失信被执行人信息会被录入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通过该名单库统一向社会公布,并进行不良信用记录,对被执行人予以信用惩戒。限制消费是人民法院对被执行人,采取的一种间接执行措施,即通过发出限制消费令,限制
5,942 2022.05.11 -
00:55
法制行为包括什么
法制行为包括: 1、法不溯及既往,应公开明确; 2、法律应相对稳定; 3、特别法的制定应受公开、稳定、明确的一般规则指导; 4、保障司法独立; 5、遵守自然正义原则;公开审理、不得以偏见司法; 6、法院应对于其它原则的执行握有审查权,即审查
3,544 2022.04.17 -
01:27
消费欺诈行为的法律认定
消费欺诈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过程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国家工商总局《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可以从3个方面判断经营者的行为是否构成消费欺诈:
3,30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