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购买划痕险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划痕险是车损险的附加险,即投保了机动车损失保险的,可投保划痕险。划痕险全称车身划痕损失险,家庭自用车辆、非营业车辆可投保,是指在保险期间内,保险车辆发生无明显碰撞痕迹的车身表面油漆单独划伤,保险公司按实际损失负责赔偿。划痕险是车辆损失险的附加险,即需要在投保了车辆损失险的情况下方可投保,不可单独投保。车辆划痕险的保障责任是“他人恶意行为造成保险车辆车身人为划痕”。划痕险的保险范围是家庭自用车辆、非营业车辆。对于保险公司而言,车有划痕是高概率事件,一次赔付往往是3000元以上,所以有些保险公司会限制划痕险的购买。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一条,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依法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道路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保险公司不予赔偿。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划痕险的全称叫单独划痕险,指的是没有其他损失,只有单独划痕的时候保险公司才赔。如果司机投保了4s店的玻璃划痕险之后,在拿到理赔员给的理赔单后,可以直接去4S店更换玻璃,由保险公司和4S店进行结账。
购买车辆划痕险的计算是: 1.划痕险赔付限额一般是2000元或者5000元,可累计赔付,累计超过2000元,保险合同自动终止; 2.赔付额度2000元的,需要每年交划痕险400元; 3.赔付额度5000元的,需要每年交划痕险570元; 4.赔付额度10000元的,需要每年交划痕险760元; 5.赔付额度20000元的,需要每年交划痕险1140元。
-
如何赔偿划痕险
划痕保险的赔偿必须迅速报告。车险条款通常规定在事故发生后48小时内向保险公司报告,否则保险公司有权拒绝赔偿。 1、委托他人报案的,报案人还应当携带身份证和被保险人出具的委托书; 2、同时,所有因保险事故造成的车辆损失在修复前必须由保险公司确
2022.04.14 292 -
划痕险如何理赔
一定要迅速报案,车险条款通常规定在出险后48小时内报保险公司,否则保险公司有权拒绝赔偿。 如果委托他人代为报案,报案人还应携带身份证及被保险人出具的代为报案委托书。 同时,因保险事故导致的车辆所有损失在修复之前,必须经保险公司定损(定损可到
2020.06.01 139 -
如何赔偿划痕险
在投保划痕险后,由保险公司在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来赔偿。在发生事故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可及时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具体的赔偿应该根据保险合同来确定。
2020.02.05 123
-
如何购买保险划痕险?
划痕险是车损险的附加险,即投保了机动车损失保险的,可投保划痕险。划痕险全称车身划痕损失险,家庭自用车辆、非营业车辆可投保,是指在保险期间内,保险车辆发生无明显碰撞痕迹的车身表面油漆单独划伤,保险公司按
2021-08-02 15,340 -
怎样购买划痕险
划痕险是车损险的附加险,即投保了机动车损失保险的,可投保划痕险。划痕险全称车身划痕损失险,家庭自用车辆、非营业车辆可投保,是指在保险期间内,保险车辆发生无明显碰撞痕迹的车身表面油漆单独划伤,保险公司按
2021-09-29 15,340 -
买划痕险,如何理赔
据了解,划痕险是一种附加险,车主只有在投保了车损险的基础上,才能投保划痕险。划痕险的保险责任是“他人恶意行为造成保险车辆车身人为划痕”,如果是被保险人及其家庭成员、驾驶人及其家庭成员的故意行为造成的损
2021-08-04 15,340 -
怎么样购买划痕险
划痕险是车损险的附加险,即投保了机动车损失保险的,可投保划痕险。划痕险全称车身划痕损失险,家庭自用车辆、非营业车辆可投保,是指在保险期间内,保险车辆发生无明显碰撞痕迹的车身表面油漆单独划伤,保险公司按
2022-08-08 15,340
-
00:51
如何自己购买社保自己购买社保,一般有以下的三种方法,具体如下: 1、在职上班人员全权由公司代为办理,配合提供资料即可; 2、可以到专门的挂靠单位购买; 3、可以到当地参保中心办理,只买养老和医疗保险。 用人单位需要从用工那天起的三十天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
6,746 2022.05.11 -
01:09
购买安置房有什么风险购买安置房的风险有: 1、没有产权的安置房,无法办理产权证; 2、如果家庭成员对安置房的分配存有异议的,经协商无法达成一致,可能需要至法院进行调解,最终的合法权益人则无法确定是谁; 3、在购买安置房等待过户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因出售方自身债
4,120 2022.04.15 -
01:03
买方违约解除购房合同如何处理买方违约、单方面解除购房合同,卖方可以要求买方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具体来说,这主要依据了我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六条的规定。根据第五百六十六条,如果房屋买卖合同是因为一方当事人出现了违约行为而解除的话,享有解除权利的当事人,就可以要求对方承担相
1,417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