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工资税怎么扣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现在国家规定的工资所得税是,工资总额扣除三险一金(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后,再减去3500,得出的差额按下列公式及税率表计算。工资个人所得税=(工资总额-三险一金-3500)×税率-速算扣除数税率表: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元)1不超过1500元3%02超过1500元至4500元10%1053超过4500元至9000元20%5554超过9000元至35000元25%10055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30%27556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35%55057超过80000元45%13505计算方法:先把工资总额(包括基本工资、补贴、加班工资等)减去社保、公积金得出应税所得把第一步算出来的差额(应税所得)在税率表中找到相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按上述公式计算如某人工资10000元,缴纳社保、公积金共600元,那么应税所得=10000-600-3500=5900——5900对应的税率20%,速算扣除数555应纳税额=5900×20%-555=625(元)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工资的个人所得税是指个人的应发工资总额,扣除个人交纳的五险一金后,在扣除可以抵扣的个人健康保险(每月最高200元)后,如果实发工资的总额超过3500元,就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超过3500元的金额不同,个税比率也会不一样。超过1500元以下,比率为3%,1500元到4500元之间,比率为10%,还要减去速算扣除数105元,以此类推。具体的比率可以看一下个所税税率表。
-
深圳个人工资税怎么扣
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等于(工资薪金所得减“五险一金”减扣除数)乘以适用税率减速算扣除数。个税起征点是5000,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
2021.05.06 962 -
个人工资扣税扣多少
个人所得税实行代扣缴和自行申报两种征收方式,支付所得的单位或个人为个人所得税的扣缴义务人;在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和没有扣缴义务人的,以及有扣缴义务人,但扣缴义务人没有依照税法规定代扣代缴税款的,纳税义务人应当自行申报纳税。 工资个税的计
2020.04.18 329 -
工资个人所得税怎么扣的
2018年8月31日,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 起征点确定为每月5000元。新个税法规定: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
2020.07.11 231
-
个人工资怎么算扣税
1.应纳税所得额=工资收入金额-各项社会保险费-起征点; 2.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 x税率-速算扣除数。 说明:如果计算的是外籍人士(包括港、澳、台),则个税起征点应设为4800元。工资个税的计算公
2022-04-19 15,340 -
工资税怎么扣个税
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将个税免征额由3500元提高到5000元。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等于(工资薪
2022-05-28 15,340 -
工资个税怎么扣
工资个税怎么扣:个人所得税额:以每月收入额减除免税的应个人负担的“五险一金”等项目,再减去允许扣除费用3500元(外籍人员按48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公式:应交个人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
2022-05-29 15,340 -
个人工资扣税怎么计算
《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第一款规定,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三千五百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第九条第二款规定,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的税款,按月计征,由扣缴义务人或者纳税义务人在次月十五日内
2022-03-22 15,340
-
01:14
工人工资的个人所得税是怎么扣的
工人工资的个人所得税的扣除如下: 1、工资、薪金所得,适用7级超额累进税率,按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征税。该税率按个人月工资、薪金应税所得额划分级距,最高一级为45%,最低一级为3%,共7级;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适用5
11,610 2022.05.11 -
01:13
工资税费怎么扣费标准
工资税费的扣费标准如下: 1、工资范围在1-5000元之间的,包括5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0%; 2、工资范围在5000-8000元之间的,包括8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3%; 3、工资范围在8000-17000元之间的,包括
4,022 2022.05.11 -
00:44
拖欠工资扣工资怎么办
如果劳动者遇到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情况,劳动者可以采取合法的手段来追讨工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劳动者可以到劳动监察机构进行投诉。此外还可以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如果用人单位拒绝履行仲裁结果,还可以去法院申请
73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