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方提出离婚女方可以要求退还彩礼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彩礼返还是不合理的。婚姻存续期间一方取得的财产均属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共同财产和债务归夫妻共同所有和负担,一般是一人一半,有协议依协议。如果一方有过错,分割财产是可以少分或者不分,具体份额由法院裁定。一般情况,结婚后婚前彩礼作为共同财产处理,不能要求退还,如果没有结婚,可以要求对方退还彩礼。 对于孩子抚养问题,要从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角度出发,仔细确认双方的情况后判决,但哺乳期间的孩子一般判给女方抚养,如果不是哺乳期,就要看那方更适合小孩成长并征求小孩本人的意见。不抚养小孩的一方在孩子18岁以前应当每月支付抚养费,抚养费的标准一般是年收入的20—30%之间。如果在今后的抚养期内,一方不适合抚养小孩,另一方可以到法院重新起诉,要求变更小孩抚养权。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可以。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适用前款第 (二)、 (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如果存在下列情形的女方应当退还彩礼: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
女方提出离婚,需要退还男方彩礼吗
若双方已经结婚并且共同生活的,给付彩礼也没有导致生活困难的,一般不需要返还彩礼。彩礼可予以返还的法定条件为以下三种: 1、双方未领取结婚证; 2、双方虽领取结婚证,但未共同居住; 3、一方因给付彩礼,导致生活困难的。符合以上三种情形的,在主
2021.02.21 208 -
男方提出离婚女方需要退还彩礼吗
如果已经结婚登记并实际开始共同生活的,彩礼不予退还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是指由于配偶一方有重大过错而导致婚姻破裂,如男女一方有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行为,为维护受害一方的权益,受害一方有权要求侵权的一方给予损害赔偿的
2021.02.23 261 -
男方悔婚女方可以要求退还彩礼吗
男方悔婚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女方要退还彩礼: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 适用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2021.04.26 220
-
男方提出离婚女方要求退彩礼男方退彩礼可以吗
孩子未满两周岁时一般优先归母亲抚养,满两周岁法院将根据双方实际条件按对孩子成长有利的原则确定孩子归属,满十周岁法院还会征求孩子的意见。一方抚养子女的,另一方有权探视并支付抚养费。抚养费标准,有固定收入
2022-02-16 15,340 -
男方提出离婚, 女方可以要求退还彩礼吗?
一年内可以主张返还部分彩礼。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 (三)婚前
2022-02-02 15,340 -
男方提出离婚可以要求女方退还彩礼吗
彩礼返还是不合理的。婚姻存续期间一方取得的财产均属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共同财产和债务归夫妻共同所有和负担,一般是一人一半,有协议依协议。如果一方有过错,分割财产是可以少分或者不分,具体份额由法院裁定。一
2022-04-10 15,340 -
男方提出离婚女方可以要求退还彩礼吗?
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适
2022-04-14 15,340
-
01:09
女方提出离婚彩礼钱退吗
女方提出离婚,彩礼不一定能够退还。具体来说,在离婚的时候,男方可以要求女方返还彩礼的情形如下:第一种情形主要是指,双方虽然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一起共同生活。第二种情况主要是指,双方同样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但是因为男方赠与彩礼
1,744 2022.05.11 -
00:48
男方退婚女方应该退还彩礼吗
男方退婚女方应该退还彩礼。彩礼是属于以结婚为目的的赠与性质的财物。不能够随意撤销赠予,但法律规定了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情形可以要求返还彩礼。彩礼返还的具体数额需要结合公平原则,过错原则,并适当结合当地的风俗,还要考虑彩礼的数额,退婚的事
816 2022.04.25 -
01:06
离婚女方彩礼钱是否要退还
离婚时,女方不一定需要退彩礼。 首先,彩礼,又称聘礼,是指男方按照当地习俗,在婚前给予女方的,用以表示与对方缔结婚姻诚意的一定数量的现金或者财物。从法律意义上来说,彩礼属于以结婚为目的的赠与,是一种附条件的赠与。 其次,根据相关法律及司法解
983 2022.04.17